|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潼南蚕农变产业工人 | 华龙网讯(日报记者颜明华)还是养蚕,以前年收入五六百元,现在却达6500元。记者昨日在潼南县太安镇了解到,养蚕方式的转变不仅使蚕农增收,推行一体化模式的公司也从中受益。
蚕农成为产业工人
头滩村村民邱体武从1993年起就开始养蚕,年收入不过五六百元。2004年,镇上的潼南绢纺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市首创“一体化模式”:租赁村民7000余亩撂荒坡地建桑园,并在各村建起了标准化的小蚕共育室和大蚕房。
邱体武是被聘公司合同制工人,从桑园管理、大小蚕养育直至采茧,一年工作10个月,年收入6000元。此外,邱家的两亩撂荒坡地租赁给公司,每年还有500元收入。目前,太安镇已有60多个蚕农在公司成为产业工人,由个体养殖转变为集体作业,每年至少增收6000元。
从舍近求远到就地取材
“一体化模式大大降低了成本。”绢纺公司技术项目经理奚仁才告诉记者,该公司早在2000年就落户太安镇,由于本地传统养殖模式下的蚕茧难达生产要求,公司每年不得不从湖南、湖北甚至江浙一带求购蚕茧。
2004年起,公司在全镇推行“蚕桑一体化模式”后,聘请了技术员指导蚕农进行标准化养殖,产出蚕茧的上车率(符合加工要求比率)达90%以上,比本地蚕茧高出近20%。
“公司60%的原料实现了就地取材,而且自产茧价格比外购茧每公斤低10元,两项共计降低成本约700万元!”奚仁才说。
桑枝的轮回
养蚕和育菌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一体化模式却将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桑园每年产生1000吨废弃桑枝,公司引进桑枝培育食用菌技术后,又建起了占地80亩、年产1000吨的食用菌厂,将于今年8月投产。
记者还了解到,食用菌厂采菌后废弃的菌孢,又将全部返回桑园作为提高土质的肥料,从而形成桑枝源于桑园又回到桑园的循环经济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