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6 11: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仅举四例,城口的坠落、沉沦、无聊、短见还不仅仅于此……
城口怪象之三——假面、干绷,打肿脸充胖子
1.收入最低消费最高。引用一网友的话:城口县工资最低、消费最高。城口县在全重庆市范围内消费是最高。在重庆市主城区的著名餐饮大户几乎都在城口落了户,如德庄、君之薇、齐齐等等,而且生意兴隆,所有的菜品原料都是从重庆运来,价格比主城贵得多。不晓得城口人有多大个肚子,硬是会吃、钱多还是干绷。高消费上台阶上档次。据统计,城口县历年中华牌等高档香烟销售居全重庆市前列。确实城口县的烟、酒消费在整个重庆市四十多个区县里头是上了台阶上了档次的,看看满街烟摊摊摆的烟的结构就能说明问题。看一看人们抽的烟就知道,四五十元一包的中华很平常,如果低于二十几元一包的玉溪就让人觉得有点掉档。但收入水平却是全重庆市最低的(公务员工资最低、农民现金收入最低),整个城口社会形成这样一股奢靡之风气,绝对不是好事。市级机关有些处长自己抽烟都是抽的几块钱的烟,难道他们收入低些?
2.突击消费,最有特色。城口很穷,这点无需遮掩。特别是高山的农民,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吃点肉都困难,现钱都要靠外出打工艰难取得。据2006 年9月的官方统计资料,城口城镇人口年可支配收入5159元,农民现金收入1539元,但一到年末岁尾腊月间,街上一下子涌来几倍于平时的人,背背兜的,提篮篮的,啥子都买,还争得打架郭孽的,商家都这时候都是提价而不影响销售,去年腊月间,城口当时最大的超市商贸中心副食类居然几次被买断货。据统计,城口县城每年春节消费总额近亿,但县城仅7000余户,3万余人,县城面积2.31平方公里。平时辛苦挣钱,这时候来突击消费,春节期间,就是关起门吃转转席,天天喝酒,整得人脸青面黑。为何不细水长流,悠到点?说穿了,还是在干绷、突击消费,又一怪象。
3.小车之怪。坐不得客车,遭贵都要座小车。城口偏远,出门就要坐车。但在城口,有点面子的出门从不习惯座客车。城口到万源每天十几个客车在跑,但我们经常见到各单位的小车或者私家车送人接人到万源。经济上讲用小车到万源接人或者送人是绝对不划算的,但相当一部分城口人就是坐不惯客车。人还在重庆主城时就电话联系小车到万源接,所以万源火车站渝字头小车最多,象是在向四川省示威一样,都是城口开出去接人或送人的。至于到重庆主城,每天两班卧铺车在发,但每天都可以在宣汉吃午饭时看到众多的到重庆或者从重庆回来的小车在清河鱼庄、名堂鱼庄等宣汉的酒店地扎堆吃饭。而平时座客车的都是做生意的,或者没得门路的,他们把这个经济帐是算准了的。小车出门看起来光鲜,其实好多是把多的钱都花出来了的,这里不便细算,城口人都明白。这还不是干绷、假面在作怪。
城口怪象之四——怪风怪气阴云不散
还有一绝就是城口的礼重礼多礼繁,大凡一家有个什么事情,大小事,只要是个事都要大办特办,重点部分就是设礼房收礼,接受大家的朝贺,这几年的行情,百元起价,上不封顶,你说不送吧,小小的个地方,抬头不见低头见,别人都送了,见到总不好意思,送吧,有的一个月的工资都要出脱完。在城口送礼有点象投资,前几年投入50元,这两年别人就要还100元,滚来滚就是钱从这个包儿刮过去,从那个包儿刮出来,还非送不可,因为欠了人家的,今年是今年的行情,明年是明年的行情,有题目就做文章,比喻成买原始股吧,又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说是一时赚了点钱吧,长期下来还不是“吃篾片屙晒席”,多的都要吐出来,从此收手吧,往天送出去的又收不回来,所以还是收,还是要送。整得大家苦不甚言而又往里面越陷越深,形成怪圈,如此怪风怪气,阴云不散。
城口怪象之五——排外之风不止
城口是一个纯粹消费型的地方,90%以上的生活必须品不能自给,需要从外地运来。时鲜蔬菜、新鲜水果多数来自陕西、四川等地,生猪多数来自开县、宣汉等地,大米几乎全部来自四川、陕西一些地方,鲜鱼包括黄鳝来自达县等地,做饭的调料都是从外地运来,可以说,吃在城口人肚儿中的东西有多半是外地的;城口不产钢材、水泥不能自给,城口建筑工人技术差而且要价高,城口县房子有95%以上是万州五桥的建筑工人修的,可以说,城口人住的房子多半也是外地人建的;城口不产棉花,不生产化纤,所有的御寒、光鲜之衣物都在从重庆、武汉等进来,其中有一多半的外地商人长年往返于此路上,可以说,城口人的穿的、用的全部是外地人提供的;城口是一个“尿包场”,自产的季节性东西一上市,本地又消化不了,如果没得又短缺,所以外地市场的调剂和补充养活了城口,城口人从理论上讲是不应该排外的。
可排外在城口可谓历史悠久,从几年前哄抢来开展销会的外地客商,到今年被城口电视台良心记者曝光的当地水果贩子牯吃霸赊欺负外地水果商的事情,年年都有,城口人意识中,老子是本地的,就是要高外地的一等,排外事件在城口年年都有新的版本。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开阔的胸襟,而是一味靠拳头和放搞脚刮油水把外地商人往外撵,不建立一个平等竞争机制,这个地方定会只是少数人得到短期利益,陷入越来越穷越来越排外的泥潭。当中国都要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城口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竟然还在上演排外这样的闹剧不止,实在是一怪象。
城口怪象之六——希望渺茫,沾沾自喜
城口人沾沾自喜的资本:城口县拥有全国四大锰矿区之一的锰矿,拥有亚洲第一的钡矿,可是开采二十多年来,除了造就了几个矿老板,多了几辆好车外,和其他区县相比,又有多少值得写在纸上的呢?况且卖的主要是原料和初级产品,城口为此付出环境代价可能需要几代人来还,04年环保考核,城口金榜题名位列榜眼,荣登全市倒数第二(2005年06月03日重庆时报),城口还是山清水秀的城口?重庆北部生态屏障?况且十几年后,矿挖完了,城口靠什么发展,剩下的矿渣渣能托起城口的明天?
大凡到过城口的人都知道现代化的交道之对于城口无异于久旱的甘霖,救命的良药,包头至北海的高速为了经过主城绕开了城口,使城口错过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高速公路对于城口是水中月镜中花,城口远离大中城市,水路、铁路、空路都不通,公路也是七弯八拱的山道,为了“三个经济圈”的划分、为了“重庆北部的生态屏障”我们亦曾兴奋不已、我们亦曾放声大哭,但冷静下来一想,如果没有高速公路将城口与几个圈圈中的核心城市连起来,我担心我在《原罪的城口,原罪的城口人》一文中的话将会一语成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