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潼南区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B @8 H4 M p. M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切实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进一步做好我区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7〕34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 K5 i t$ L' g2 ?/ o一、总体思路及目标6 }; r$ a, c L6 k5 h( b0 c6 x% q
(一)指导思想+ K% f! `! `1 k0 f; g, m' s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标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四个做大做强”总体要求,以打造现代宜居城市为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以完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为载体,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H: v8 K N* U! {: e$ ~8 \7 e
(二)基本原则
0 n9 ^* y9 {4 F' @ E1.统筹兼顾。统筹谋划适应气候变化城市试点工作,将适应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城市交通、建筑、水资源和生态等关键领域的高质量建设,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水平。
, s; Q0 ^5 m8 c: m/ V8 R' `2.因地制宜。根据潼南区气候条件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结合做大做强做美现代宜居城市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文明城市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具有潼南特色的气候适应型城市年度工作措施,分步开展相关工作。
; E1 B3 Z/ Q1 m ^! b8 M0 L3.科学布局。坚持规划引领,将气候适应型城市纳入总体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和配置城市建筑、公共设施、道路、绿地、水体等功能区,科学建设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形成配置合理、功能明晰、适合区域特征的适应气候变化格局。
$ y' ~9 b; O( f4 G k4.协同推进。建立健全组织结构,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联动协调;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建设,协调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 v) B* Z8 y4 D0 J! c5.广泛参与。做好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宣传工作,提升全民适应气候变化意识,加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 E5 k9 T- b7 }, z% B: d" Q(三)总体目标
$ {+ K& b( I4 o, @% Z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将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指标纳入城乡规划体系、建设标准和产业发展规划,水资源配置基本合理,城市交通系统处理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城区地下管线、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生态系统建设、能力建设体系基本完善,潼南城市建成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 I) v+ J+ \! y" }( B1 b$ K- M
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到达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全市前列。 \& M# ~! u% c' {9 Y8 z$ _
二、重点任务
# y5 Y* }6 m% q" e/ a(一)加强城市规划引领& {" t" M- O$ R' H3 \
1.发挥规划在气候承载力的统筹作用。坚持系统规划、协同规划和精细规划,融入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理念,注重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推进“多规合一”,从而增强规划的科学性、连续性、系统性;同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中充分体现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内容。
9 s4 l x# N1 L9 ^; q2.增加专项规划在气候承载力的应对措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进一步计算城市生态资源承载力,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土地规划及城市规划合理确定土地使用强度和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市政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城市排水、排污等设施建设标准;水利发展规划加强城市引、供水结构调配。在专项规划细化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基础上,提高各级各部门人员对专项规划中相应问题的认识,加强普及公众适应气候变化的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监督体制,分期实施、实时监督、定期考核,将专项规划落到实处。
# e+ k$ c& X2 t( p0 w4 }3.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融合潼南“一水穿城、山水相依”的地域特色,构建“一江两岸四大片”的空间格局。高品质开发金福新区,加快双坝、大佛坝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促进新老城区融合发展;整合旅游资源,整体推进大佛寺片区、双江片区、双坝片区5A级景区建设;统一规划双江、田家、太安、龙形等镇,重点打造文化古镇、柠檬小镇、睡养小镇、美食名镇、产业重镇。
' [* {5 A' B/ _9 G3 z5 c* [8 Q(二)构建适应气候变化的交通路网) r/ V" H- E( f7 @- t5 _& x
1.畅通交通路网。有序推进潼荣高速、合潼安高速、兰渝高铁、通用机场、双江航电枢纽等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市郊铁路,构建“三高三铁一江一机场”立体交通体系,打造成渝重要交通枢纽。加快涪江大桥、东升大桥、红岩嘴大桥、潼南大道、产业大道、换乘枢纽等项目建设,改建G246、S440、S443、S107等干线公路;合理规划建设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畅通城市主动脉,疏通区域微循环。: ~% V+ S# L7 q0 c" P6 v
2.提高交通设施标准。推广使用新型的耐热铺路材料, 提高道路在极端气候下的适应能力;改善道路排水系统及涵洞泄洪能力,做好日常及恶劣气候条件下的维护和查巡;加强对道路情况的监测,发布实时信息,发展模块化的交通特点和道路标志系统,健全道路照明、标识、警示等指示系统。4 K, g4 C( n% [% h* x. Z C4 d$ K2 a
(三)合理调配适应气候变化的水资源
7 c( ]+ g9 a( f' M) G: `5 r1.构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以蓄引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保障能力,重点建设大石桥水库、潼南航电枢纽、双江航电枢纽、城北水厂等工程,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和水源地保护,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饮水安全工程和实施供水工程改造,全面解决城市饮水安全问题。建设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涪琼两江、人工运河综合整治,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积极开展国家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全面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水平。
$ q# H0 v( x, u8 A) F2.健全防汛抗旱应急工程体系。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治理工作,建设救生通道工程,进行防洪排涝设施改造。健全防汛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基层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建立集数据收集、预警预报、决策分析于一体的现代化防汛抗旱决策指挥平台。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防汛抗旱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推进防汛抗旱现代化。
, I, [) Y- X2 W4 O6 W. E(四)完善气候适应城市功能配套# W! U% N0 }; ?: n/ ^8 A5 m8 V
1.配置城市要件。加快推进人民医院、中医院创“三甲”工作,打造康养中心;建成职教中心、新城初级中学、金福新区小学,力争引进大专院校。加快建设人民公园、福山公园、大佛寺湿地公园、金佛岛湿地公园、双坝蔬菜农耕文化公园、九龙山城市森林公园,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设城市商圈、专业市场,打造一批高品质酒店。加快推进电商产业园、铁路物流园建设,打造区域性物流基地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 T) | M! D) |5 N/ e% s9 c2 I3 f' t加强城市管理。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设立城市管理局,建立健全城区标准化、一体化、精细化管理机制。制定城市环卫、城市绿化、城市秩序等管理标准,将双江、桂林双坝纳入城区一体化管理,太安、龙形、田家参照城区管理。持续推进背街小巷白改黑、城市道路补绿、窨井盖整治和老旧厕所改造。加大农贸市场、开放式小区、噪声污染、停车秩序、占道经营、扬尘控制等日常监管力度。清理拆除各类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和侵占绿地、道路的违章建设;完善环卫设施,加强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利用。完善防洪排涝、消防、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完善城市灾害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实施“网格化”管理。
' s& B1 p$ [5 ~$ H& Q. [3.完善地下管网。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建立建成区范围内准确、完整、系统的地下管线档案;充分考虑与地下空间、道路交通、人防建设等规划的衔接,制定专门的管线规划;制定《潼南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严格审批程序和加强过程监管。加快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和建设步伐,重点改造超年限的供水管网以及老城区陈旧老化和漏损严重的供水管网。建立城市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中心,构建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 q4 G4 p/ C3 r$ _1 |! f4.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与教育、医疗、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深入融合。加快数字城管平台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有机统一。加强现代化机械设备在市政设施维护、环卫作业中的运用,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c, G( }" q! F
5.建设海绵城市。因地制宜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新建道路、公园、水系整治、广场等建设严格执行有关标准。结合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化工业区环保搬迁、道路改造,充分利用河湖湿地等生态空间,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 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 V/ _; a' N5 k6 ~& L$ D! }(五)提升适应气候变化的建筑品质) q u1 b- t9 z, B
1.加快推进建筑绿色化。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提高绿色低碳建筑在城镇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加强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的研发和推广,重点打造三一绿色建筑产业园,培育一批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生产龙头企业,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水平。
) v$ F; q8 C; z2 I8 f, |2.着力培育绿色建材产业。大力推广应用安全耐久、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重点培育以中航科技、中防德邦为龙头的绿色环保企业;大力推动墙材革新,引进节能型烧结页岩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墙材企业;加快发展高性能纤维及材料,发展玄武岩纤维及纤维复合结构型材、复合高压管、复合筋等绿色建材;支持潼南仁豪建材市场做大做强。+ `+ [+ m! G9 f, x! S% C5 g, f# c
(六)打造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生态环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4项工作部署,聚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0 B* |( ^) o+ ~0 z1.扮靓城市景观。按照“满城鲜花、四季有花”理念,完成人民生态公园等建设,打造高速互通口、主次干道、车站、码头等重要节点绿化,营造一季一花、一路一景的视觉效果。以涪江两岸为主轴,着力打造河道景观带和滨河沿岸绿化带建设,提升沿江景观灯饰,扮靓18公里亲水岸线,塑造滨江城市风貌景观。
% v. U( e' U1 d0 F2.加强环境治理。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加大对污染企业巡查和整治力度,加快推进化工企业环保搬迁和原厂址污染土壤修复。进一步完善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等设施建设;加强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严把项目入口关,引导实体经济向更加绿色清洁方向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清洁生产、绿色改造。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保障环境安全。
; R9 y/ ?( ^: \* r, U# x3 h# X% l3 W3.开发生态旅游。打造双江—大佛寺—双坝涪江流域旅游线,打造太安—柏梓—崇龛现代农业旅游线,建设太安—柏梓国家级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打造龙马山—马鞍山—罗盘山—天台山—五桂山“五大名山”生态休闲旅游线。重点打造柏梓、塘坝、龙形、太安、崇龛五个田园综合体,抓好镇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规划;依托双坝、大佛坝、桃花山等,建设充满田园气息的乡村自然风光,构筑“城在田中、田在城中”的城市格局。办好菜花节、柠檬节、玫瑰节等特色节会,挖掘地域文化,展示农耕文化,宣传民俗文化,形成“四季花会”。. ?0 _. g- f9 H& Z; ?
4.加强生态修复。严守林地林业生态保护红线,保障林业生态用地底线,提高植被覆盖率,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大力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管理,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加强天然林保护,继续做好森林抚育、封山育林项目,开展生态修复治理,提高林木成活率。启动大佛寺湿地公园、九龙山城市森林公园、江心岛等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
' B- V o5 C m: T, z5.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的基础上,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着力构建区域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实现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系林带化、乡村林果化;到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