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329|回复: 1
收起左侧

[转]三个和尚没水喝新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7 01: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湖北荆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个和尚没水喝新解

                                                  文/郑正文  

    外甥女4岁生日,我送她一套八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动画片。这些伴随我长大的动画片,外甥女也看得津津有味。这批经典当中就有《三个和尚》,“小和尚,下山来,溪水清清挑两肩。装满水缸装玉瓶,观音菩萨尝尝鲜……”,当我多年来重温这家喻户晓的故事,感觉亲切又新鲜。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每每用来说明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汉语中,“三”往往指概数,三个和尚也许代表了许多个和尚。庙里和尚个数增多了,按理说挑水的人力也增加了,为什么反而大家都没水喝?如果我们抛开团结合作的惯性思维,从新的角度思考,或许发现这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当群体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这种社会心理现象被称为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心理学家达谢尔曾经用实验的方法测量拔河比赛中每个人的用力。结果发现,如果一个人独自参加拔河实验,平均拉力可达63公斤;如果两个人一起参加,每人平均拉力下降到59公斤;如果群体一起参与,则参加人数越多,每个人所贡献的平均拉力越小,八个人参加拔河实验时人均拉力仅剩31公斤。随着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人数增加,每个人所作的个人努力程度会逐步下降。

    社会惰化的原因是个人在群体中被评价焦虑降低,行为责任意识下降,并且随着群体人数的增加,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责任更小,行为动力也相应降低。正如面对挑水这项任务,一个和尚责无旁贷独立完成;两个和尚各自承担一半挑水责任,劳动积极性开始下降;三个和尚各自所要承担责任减少至三分之一,规范自身行为的责任感进一步减少,看到别人不愿挑水更是觉得自己没有挑水的必要,彼此都不愿意付出努力。

    防止社会惰化的举措之一是让个体相信自己的行为效率在群体中可以被鉴别被评价,在这种适当的被评价焦虑驱使下,个体行为动机得到激发,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任务。极端的例子是,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在三百人吹竽行列中尚可滥竽充数,但当被要求单独吹竽,也就是个体行为面临被评价的时候,南郭先生只能逃之夭夭。

    当然,群体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并不必然导致浑水摸鱼的社会惰化现象。当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不分你我时,不太会出现社会惰化,一家三口过年大扫除恐怕不太会计较每个人付出多少努力吧?当任务本身就十分具有挑战性时,倾向不会出现社会惰化,充满趣味性的智力竞赛能够有效地激发成员努力投入;当成员以群体成功为最终目标时,也较不可能出现社会惰化,牛津和剑桥每年举行的划艇比赛上,双方赛手势必满怀激情齐心协力为母校荣誉而战。

    与其苦口婆心劝说三个和尚一定要团结合作,不如巧妙营造防止社会惰化的工作氛围,激发三个和尚主动挑水的热情。心理学的魅力在于不对人的行为做主观强势的道德批判,而是从人性关怀的角度进行解释预测,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

                                             ———————————————《心理月刊》
发表于 2007-3-18 20: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深圳
赞成.特别是在小范围之内很是合适的

比如网站维护团队,市场行销团对,业务推广团队等在小范围之类推行,确实会收到效果的.

顶上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