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7-15 18: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人民好公仆/陈元钦
潼南中学原校长、党支部书记袁明道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在党的九十华诞来临之际,我们深情怀念袁老校长。怀念他对党的赤胆忠心、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历历往事,犹在眼前。
心昭日月忠于党,身处逆境志不移
袁明道同志一九四八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他在重庆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国民党通缉,组织上派他来到潼南参加地下斗争,迎接解放。解放后,他历任潼南县复兴区区长,中共潼南县委农工部部长,潼南中学校校长等职。他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干什么,都干得很出色,深得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好同志,却遭受到错误路线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迫害。一九五七年夏天,反右斗争的风暴席卷到潼南中学,有人硬要在潼南中学抓几个右派。袁明道同志经过仔细分析,认为潼南中学确实没有右派,这就受到错误路线的打击和迫害,被撤职降薪后,又调离学校,到农场“改造”。
面对这无情打击,袁明道同志心情是沉重的,但他坚信,党是光明伟大的,个人的委屈是暂时的。他在农场犁田打靶,抬石造屋,样样能干。在劳动期间,袁明道同志劳动的地点距学校有十里之遥。许多老师和学生,有空就往袁明道同志那里跑,他们看见自己的校长抬四八方料,衣服磨穿了,肩膀磨肿了,皮肤晒黑了,心里万分难过。有的表示要联名上诉,为校长伸冤,他坚决不肯,说:“你们决不能这样做,回去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党和人民需要人才啊!”就这样,袁明道在农村整整劳动了三年,炼就了一身钢筋铁骨。后来他深有感慨地说:“那几年劳动,给了我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要不然,我现在哪来这样的精力做好党的工作。”
一九六二年春,袁明道又调回学校工作。他在回校后的第一个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工作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必须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骨干作用,同时努力培养新生力量,群策群力,同心同德,为迅速提高教育质量创造静、善、美的良好环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正是在他的领导下,潼南中学的面貌才日新月异,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六四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六五届达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在当时的绵阳地区,他是治校有方的校长之一,和当时盐亭中学的白大科校长并称为“南袁北白”。
袁明道的治学精神,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但文化“革命”一开始,错误路线再次把他推向灾难的深渊。有的人再次抬出了“袁明道反.党”的帽子,同时又新加了“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吹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罪名。有的人从他家中抄出了一些诗稿和报告材料,把明明是歌颂党的《生命之歌》一诗中的句子:“生命是一只红色的花朵,它接受革命的阳光孕育。这光源就是伟大的党,它比太阳更光辉闪烁。”……硬说成是反.党的炮弹,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在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年代,袁明道被戴上了“反.党分子”、“走资派”等帽子,接着是残酷的斗争,抢劫式的抄家,严密的管制,劳改式的锻炼……但潼中师生不服,有的公开写出大字报,为袁明道申辩;有的写字条送给老校长,说:“你不是修正主义分子,我们热爱你,拥护你。让那些虫子去叫吧!”“乌云终会过去,光明定会到来。”袁明道感慨万端,深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但又担心连累老师和同学,总是劝人们迅速离开,并说:“你们要听党的话,你们了解我,党也是了解我的。”
粉碎“四人帮”的时候,袁明道是多么高兴啊,胸中的阴云驱散了,他预感到祖国的春天即将到来,他以极大的热情,伸出双手拥抱这百花争艳的春天。
身先士卒孚众生 劳苦功高在于勤
袁明道从实践中体会到,当领导就必须懂行,长期当外行是不行的。中学课程,他样样都懂,很多主科,他都能登堂讲课。他长期兼课,有时每周兼到九节课。他在教学第一线尝到了教学的甘苦,和教师有共同的语言,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长期坚持听课,也是他深入教学指导教学的有效办法。他自己规定,每周听课五节,实际上有时一周听到十节以上。他听课是很认真的,要作详细笔记,听后还要和老师交换意见,帮助了一些老师有效地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袁明道身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又要兼课,还要听课,人们不禁要问,他哪来那么多时间?这个问题叫他来回答就是一个“挤”字。他的确是一个善于“挤”时间的人,有人对袁明道每天的作息时间作过仔细的观察,看出他一天的时间大致是这样安排的:
早晨六点以前起床,洗溂完毕后,就到操场和学生在一起跑步。早操完毕,就到办公室,看看昨天的行事历有什么遗漏,计划当天该做哪些事情。吃完早饭,总要在学校转一圈,看看墙报、简报、通知和学生们的活动情况。八点,学生正式上课了,他也正式开始了一天紧张的战斗——备课、上课、听课、议课……
十二点半吃完中饭,师生陆续午睡了,他又到校园巡视一圈,看看同学们休息得好不好,有顽皮的不愿睡午觉的,就教育一顿,让他们回寝室或到教室休息,自己才回寝室午睡一会儿。
下午五点以后,是学生课余活动时间,他有时要作时事报告,有时要总结几周来的情况,有时要给团员上团课,有时解决班级中的问题,或者到操场和同学们一起活动,打几场羽毛球,甩几次飞盘。
六点半至七点半,是晚饭后休息时间,他这时感到有些困乏了,便回到寝室静坐一会,但多数时间有“不速之客”来访,他总是热情接待,促膝谈心,直至来访者满意地离开。
七点半至九点半是学校晚自习时间,这段时间就参加“行事历”安排室的各种会议,如果没有会,他就抓紧时间埋头备课。
十点以后,老师下班了,同学入睡了,他走出办公室到学生宿舍周围打个“望”,然后回寝室。
这下该休息了吧,不,老校长还有新到的报纸和杂志未看,于是坐下来,又开始阅读。十一点左右,这才拖着疲乏的身子上床休息,一般来讲,他上床后是能很快进入梦乡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当天事情未做满意,还得想想;如果起了大风,还得起来检查一下教室门窗;如果师生中临时有什么急事(学生急病之类的事),还得起床解决处理……
袁明道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他每天工作在十三个钟头左右。有人问他累不累,他说:“当然有些累,但习惯了,也无所谓。”有人说他身体一定很棒,肯定没有什么病。但知道内情的人明白,他是患有慢性气管炎和慢性心脏病的。他对疾病的“熬”劲令人佩服,一次他患牙痛,抓一撮盐塞进嘴里浸上几分钟,然后漱个口,又照常上班工作。
艰苦朴实作风好 沤心沥血育新人
袁明道身为完中校长,又是县委委员,县政协常委,可是他经常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出现于群众之中,平易近人。
他穿着朴实,生活节俭。工作这么多年,没人见他穿过一套上料制服,都是一身棉布中山装。到了夏天,脚上穿着麻耳草鞋。家里的衣柜都是陈旧不堪的。当社会上做家具成风时,别人劝他置点木料做套家具,他说:“家里有,将就着用,我们国家木材紧张,让它在国家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吧。”校内外常有人到他家里拜访,可是屋里缺桌少凳,连放茶杯的地方也没有。他爱人看不过意,才坚持到供销社买了一套茶几桌凳。他家很少开伙,经常是在集体食堂吃饭,他说:“这样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老师和学生,了解到真实情况,比开会了解情况要方便得多。”有时开会回校晚了,开餐时间已过,他就从甑脚舀碗冷干饭,从泡菜坛里抓点咸菜吃完了事。他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很低,从不乱用一文钱,可是对国家的困难,对同志的困难却解囊相助。唐山发生地震,他就取出自己的存款寄去200元。潼南修水电站,他又捐款200元。他了解到有的同志家里生活困难,总是主动借给30元,50元甚至100元,还与不还,什么时候还,他从不计较。对学生,他更是体贴入微。高六四级有个学生生了病,身体瘦弱,家庭经济又困难,袁校长得知后,便通知总务处买些鸡蛋等营养品送给学生吃,钱在他自己工资中扣。那个学生病愈后,考上了大学,还一直以为是学校补助他的营养费呢。他在生活上十分节俭,可是为了学习,买书报是从不吝惜钱的,袁明道就是这样,对自己刻薄,对国家对他人却很慷概。
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资供应紧张,社会上“开后门”成风,可是袁明道从未托人买过什么。1981年冬天,粮食部门供应学校一部分椒盐花生,每人分一袋又不够,袁明道首先提出不要,接着其他支部委员和行政负责同志也表示相让,结果其他教职工刚好每人一袋,老师们都很感动。1982年调资,袁明道在动员会上首先表态弃权。论能力、论贡献,他升级的条件最够,全校教职工都要求给袁校长提级。他再三申明,国家有困难,同志们有困难,这次一定不调。在他的带动下,有些同志也主动放弃调资。潼南中学调资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
有这样的好领导,教师们都心情舒畅,干劲倍增,都愿尽全力来搞好教学工作。所以,潼南中学的教育质量还是相当高的。学生的德督体得到全面发展,每期校运会都有很多单项打破县记录,学校涌现出如舍己救人,拾金不昧,团结互助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教师比先进,争上游;学生“学雷锋,创三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团结向上的动人景象。
袁明道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思想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每一个活着的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的。这里,特赋小诗一首,以表怀念:
青衣素帽麻耳草鞋,
人们曾对他这样素描;
坦荡无私清正廉洁,
历史将给他如此称道。
战争年代,
白色恐怖,
不屈不挠宛如苍松挺立;
入鉴院育苗,
面对莘莘学子,
治教有方誉满巴蜀大地。
虽是悄然离去,
但必定英名长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