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杨尚昆的故土情怀 重庆市西北部的潼南县双江镇,是—块山青水秀、沃壤万顷的热土。在这里,孕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他从小就走出故土,奔向革命。最后在国家主席的岗位上建功立业,鞠躬尽瘁。在事业的顶峰和生命的尽头,他没有忘记故土,回归故土。这是为什么?因为这里有生于斯,故土的眷恋;这里有养于斯,故土的呼唤……。
扎根故土
据潼南县档案馆收藏的《杨氏族谱》记载:杨姓宗系出弘农华阴,始受封姓杨之祖为伯侨,传至第44代为秉信,从华州华阴迁江西吉安府泰和,又传7代为文秀。南宋末年杨文秀曾在湖南永府零陵县当县令。第二年宋亡,不能归籍,就在湖南辰溪县定居。又传13代为“光”字辈,按杨氏族谱派行列号数二十八字“文字通光昌俊秀,世传宣尚肇先宗,守清体道声名重,立志维勤继述隆”的排序,光字辈是派行列号数的第四代。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光”字辈的堂兄弟三人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队伍,先后来到四川,沿涪江北上,分别在蓬溪、遂宁、江油三县落户。杨光基定居在蓬溪县涪江左岸的姬家坝(现名潼南县桂林镇八角村4社)。这姬家坝位于涪江左岸的冲积平坝之上,土质月晰,阳光充足,水源丰富,适宜农耕。再加上杨光基勤于农事,合理经营,没过几年日子就富足起来,动工兴建杨家老院子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杨光基后的第四代杨世绥,是个相当精明能干的人。那时荒地多,别人抢种熟地,他却雇人大量开垦成片的荒地,凭借涪江水利和两岸适宜农耕的自然条件,变硗瘠为沃壤,最多的时候。他拥有土地5000多亩。他又包揽运销官盐的专利权,成了遐尔闻名的“杨三泰”大盐号的主人,从此显赫起来。于是,迁出姬家坝,在涪江右岸的双江镇大兴土木,营造宅第,后属潼南县管辖。
杨世绥生有7个儿子,“传”字辈长大后分为七大旁。1868年初(同治七年),杨世绥去世,大家庭解体,除了留作祭字S用的良田2000亩和街房7通外,其余家产都分给各房。分家之后,各房纷纷建造宅院。如长房的“大塘府第”、二房的“长滩子大院”、三房的“源泰和大院”、“兴隆街大院”,四房的“白土地大院”、五房的“田坝大院”、六房的“砖房子大院”等。杨尚昆的祖父杨传鼎为幺房,建造的宅院被称为“邮政局大院”。
公元1907元8月3日(光绪三十三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在长滩子大院西花厅厢房里,一个小生命诞生了!由于他排行第五,号名诚五。以杨氏派行列号数班序应为“尚”字辈,取《晋书》中“犹桂林之一支,昆山之片玉”的“昆”字,故名尚昆,即群玉中的佼佼者之意。
杨尚昆在双江镇渡过了既天真烂漫,又不平凡的童年,双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砖一瓦、一景一点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那童年的伙伴和父老乡亲的嘱托,那动人的传说和美好的幢憬都给他打下了深刻烙印,使他没齿难忘。1917年冬,因战乱全家避难去了重庆,杨尚昆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生他养他10年的热土,转学于重庆泰邑小学。
寻根故土
1925年,杨尚昆从成都高等师范学院附中毕业,从成都去重庆,路经双江回老家看望,这便是他离别家乡8年第一次回到家乡。这时四川军阀割据,战乱频繁,政府腐败,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使青年时期的杨尚昆深恶痛绝,在“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影响下,他下定决心,立志做“新社会的催生者”。从此,杨尚昆在其四哥杨闇公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当他在饱受文革之苦,被监禁13年之后,1979年刚出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时,听说家乡三块石电站第一台机组剪彩发电的消息后,立即就向家乡发来贺电,祝贺胜利。使家乡人民深受鼓舞,与家乡人民一道庆贺胜利,共享欢乐,真是与家乡人民心连心。
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他受家乡人民的请托和他热爱家乡的一片赤子之心,有求必应,先后为家乡党史、文史、县志、地名录、涪江大桥;电力、学校、潼南报等题词13幅。这些题词都是尚昆在百忙中抽挤时间题写的,凝聚了他的心血和厚望,潼南人民也从他的一幅幅笔走龙蛇的题词中得到鼓舞和启迪。一直激励着潼南人民开拓进取,奋发图强。
1986年12月,当时是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在四川仪陇县举行的朱德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期间,杨尚昆到仪陇后听说潼南也派了代表参加,便想法找到家乡的代表徐祖文一行。他非常激动地握住徐的手,询问家乡的情况,问寒问暖,关怀备至,并表示一定要回家乡走一走、看一看。
1987年4月1日,他受中央委托,参加重庆“三?三一”惨案60周年纪念活动及杨阁公烈士陵园落成揭幕仪式。这是他离乡后的第二次回到家乡,与第一次回乡相距62年。潼南人民听说杨副主席要回到家乡,早已等候在正兴街的两旁。下午5时30分,杨副主席乘坐的中巴车一到,人群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他面带笑容,频频招手向乡亲们问好!他一下车,就对县里的负责同志说:“我已经三夜没有睡好觉,今天终于回到潼南了!”这句话道出了他思念家乡已久的激动心情。那天晚上,他听说要举行纪念闇公牺牲60周年文艺晚会,他不听工作人员的劝阻,弃车步行在正兴街上,一路上与乡亲们不停地招手和问候,在晚会上更是与民同乐,那情景使乡亲们永不忘怀。第二天,他亲自为闇公陵园的落成揭幕,为烈土栽下了一棵松树作为纪念。在老家双江街—上,一一向父老乡亲问好?致谢!此情此景,使父老乡亲们淄励得热泪盈眶。走进旧居,他一一地给随行人员介绍,并嘱咐;“不要让这些屋闲着,作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吧,群众需要精神食粮。”临行前,他挥笔写下了他对潼南关爱和厚望之情的“潼南奋进”四个遒劲的大字,将永远激励着潼南人民奋勇前进!
1988年4月8日,杨尚昆当选国家主席。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百忙无闲,日理万机。但是,他对家乡的怀念和关爱之情仍没有减轻。在他的关照下,双江部队的营房无偿地提供给家乡人民开办起了闇公中学,在他的关照下,潼南电视差转台拔地而起,电视收视覆盖率大大提高,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在他的关怀下,潼南天然气遍及千家万户,潼南化工厂JI顷利建成,结束了潼南不产化肥的历史;在他的关照下,319国道和205省道潼南段得到尽快的改造和扩建,涪江上架起大桥,天堑变通途,潼南的交通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在他的关照下,潼南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得以登上北京的展览馆,大大提高了潼南企业趵知名度,使潼南经济指标迅速上升;在他的关照下,潼南这个贫困县得到中央、省、市,国家民航局、兄弟县的大力支撕提前3年成建制脱贫……
1993年10月7日,杨尚昆第三次回到故乡。专程到双江小学去看望了师生,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尚昆的坦诚与直率,令师生们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高呼:“杨爷爷好!”“杨爷爷好!”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在双江四村的农院里,他亲切地与乡亲们拉家常:“今年粮食收成好不好?”“你家买洗衣机没有?”流露出来的心声,处处充满关爱之情,主席与人民群众真是鱼水之情!攀过羊肠小道,尚昆来到犀牛渐口莲花寺山下,给他的母亲和父亲扫墓,默哀三分钟,深深的三鞠躬之后,久久地停立在墓前,依依不舍地离去。
1997年4月1日,已是90高龄的尚昆第四次回到故乡。又一次前往闇公陵园,向他心爱的四哥、革命的领路人——杨闇公烈士敬献花圈。在双江旧居后亲手种下的橙子树下与父老乡亲,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市、县、镇领导进行了座谈。他一边请大家品尝他栽种的橙子,一边与大家拉家常,他还给校长、老师们作揖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家乡的教育事业就拜托你们啦!”尚昆还语重心长地叮嘱市长及在场的县、镇领导干部:“你们当市长、当领导的,把工作做好点,群众的日子就好过。”在场的校长、老师们、父老乡亲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分别时,尚昆说:“明年我还回来看看!”
1998年6月7日,尚昆因高烧住进了北京301医院,被诊断为白血病。在生命最后的100天里,他一面以坚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另一面继续关心国家和家乡大事。听说家乡8月21日涨了洪水,他就焦急地问白冰:“听说家乡遭了大水,群众搬出来没有?水稻收割了没有?水淹到哪里了?老百姓有没有吃的?”当他听说家乡政府把群众一切安排得很好时,他才松了一口气,放下心来。
9月2日下午4时,他在弥留之际召开了他最后一次家庭会议,留下了遗嘱:“……关于我的后事,一是要向中央表示要求从简,今年遭了大灾更要从简;二是火化,火化以后送回我的老家潼南县去,同四哥杨闇公埋在一起。”
回归故土
1998年9月14日,尚昆同志因病与世长辞。神州大地,悲风顿起;举国上下,哀乐齐鸣:家乡父老,泪湿衣襟。潼南人民怀着无比沉痛之情,自发为尚昆同志设灵堂、带白花、送花圈、献白绫、开追悼会、修陵园、编纪念书,为此表达对尚昆同志的无尽哀思……
根据尚昆同志遗嘱,中央批准:尚昆同志的骨灰运回潼南安葬。市、县领导更是积极筹备尚昆陵园的建设,选择最好酌墓地,选择最好的设计方案,选择最好工匠和建设者……
1999年4月22日,开工的爆竹炸醒了沉睡的杨家嘴,接着,县委书记赵富国宣布“杨尚昆陵园开工!”市县领导亲自为杨陵建设工程铲土奠基。经过300个日日夜夜苦战,一座别具一格的陵园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墓址坐南朝北,后面有青龙山,左有凤凰坡和右有木鱼坡;墓前300多米处,一条小溪环绕,蜿蜒奔向涪江;宽9米,长410米的陵道由205线穿过象征“九五之尊”的小桥直插陵园,代表尚昆享年92岁的92簇大叶丁香球均匀地分布在陵道两边长长的绿化带上;陵园门外,左右对称的两片草坪,内植茶花、杜鹃和两株高大的银杏树。两边青石礅上嵌有“夔龙拱壁”汉白玉雕饰;跨进铁栅门,四根暗红色花岗石柱一低一高分立两边,两个汉白玉圆球分嵌于两边花岗石柱之上,这四根风帆柱和两个汉白玉圆球,象征尚昆革命人生的四个曲折坎坷时期和两个圆满结局;向上就是广场,广场的前方中央耸立着—尊杨尚昆身着中山装、外套风衣、双臂合抱于胸前、面带微笑地俯瞰潼南大地的3.6米高的红色花岗石全身雕像,取毛主席诗词:“喜看稻菽千重浪”之意;再向上就是墓地,墓地中央是黑色花岗石砌筑、汉白玉铺面的墓室,上面镶嵌着内有杨尚昆生卒年:1907—1998年绿色花岗石花环;一道弧型青石墓屏倚山而建,上有表示十分如意的十个如意头,墓屏正中的淡红色花岗石横幅上镌刻着杨尚昆的生平简历;陵园内两边分别植有18棵苍翠欲滴的雪松,好像拱卫着陵园的i8个警卫战士。整个陵园庄严肃穆,具有现代建筑风格。
2001年5月18日,阳光灿烂,万里晴空、群山肃立,江河静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的骨灰安放仪式在重庆市潼南《杨尚昆陵园》举行。凌晨5点多,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领导和杨尚昆亲属,身边工作人员以及生前友好组织的护送杨尚昆骨灰的队伍,由北京西效机场出发,空运至重庆江北机场,转为陆运,在重庆市长包叙定等领导的护送下,上午11点20分到达潼南《杨尚昆陵园》。
11点30分,市长包叙定宣布:杨尚昆同志骨灰安放仪式开始,他说,出席今天仪式的有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领导,杨尚昆身边工作人员、亲属、生前好友,重庆市部分领导,潼南县领导和县委、办、局—把手、镇乡党政一把手、双江镇领导以及潼南各界人土代表800多人。接着,包市长宣布:向杨尚昆同志遗像三鞠躬!在场的人们噙着泪水、泣不成声、齐整整地向杨主席英灵三鞠躬,这一鞠躬表达了人们对杨主席的缅怀、思念之情;这二鞠躬表达了人们对杨主席敬仰、爱戴之情;这三鞠躬表达了人们对杨主席不可分割的鱼水之情。紧接着,包市长宣布:安放杨尚昆同志骨灰!人们的目光聚焦在骨灰盒上,杨尚昆光辉战斗的一生,仿佛—幕一幕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两位工作人员接过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的骨灰盒,小心翼翼地放入墓穴。当包市长宣布:仪式结束,人们还停立在墓前久久不想离去,人们自觉地排着一条长龙,在低回的哀乐声中缓步绕墓后向杨主席敬献鲜花,再一次三鞠躬,再一次目睹主席的骨灰,默默地向杨主席祷告:“杨主席安息吧!潼南人民一定为您守好墓!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1点40分,李伯钊骨灰也安放在同一墓穴。尚昆和伯钊这对恩爱夫妻、终身伴侣,从此相伴永远,永不分离。12点5分,尚昆、伯钊骨灰安放仪式结束。家乡人民根据当地习俗,圆墓仪式在下午进行。下午3点多钟,全国各地的来宾们又一次来到尚昆陵园,敬候尚昆和伯钊两位革命老人永远安息。杨绍明亲手将最后一块花岗石封住墓室后,站起来便用地道的潼南乡音,激动地大声地向着远处的山野呼喊:“爸爸妈妈回家了”这呼声回荡在潼南的山谷和原野……回荡在潼南人民的心间……潼南人民的赤子第五次永远地回家了!永远地回归故土!
每年清明节,潼南县人民都在陵园集会,为杨主席扫墓,怀念他的丰功伟绩,继承他“潼南奋进”的遗愿,开创潼南的美好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