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5-23 16: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稿件来源:成都日报 2007-5-23
昨日,作为第八届西博会“预热亮点”之一的2007年中国西部水电开发利用与环保节能峰会在蓉召开。来自全国的水利水电与环保节能专家聚集一堂,激情放言,剑指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前景。会上,专家们不仅“把脉”我省在水资源开发上如何处理与环保的关系,同时也明确表示:四川气候的反常与水利工程无关。据了解,此次峰会由省政府主办,西博会组委会、省水利厅、省环保局承办。原国家水利部敬正书副部长,副省长郭永祥出席会议。
专家支招——给被淹珍稀植物建保护园
水能资源丰富是我省的一大特色,占全国水能资源80%的我省,理所当然地将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作为“重头戏”。但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平衡“源头”的西部地区,如何平衡好水利水电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呢?长江委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在昨日召开的峰会上给我省的水利水电开发支了几招:“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一定要重视保护和修复环境与生态!”郑守仁说,“对被水库淹没的珍稀植物,可以研究移植培养,并设立专门植物园,对其进行重点保护。”而对于拦河大坝阻隔洄游鱼类通道这一“瓶颈”,郑守仁告诉记者,可以借鉴国外工程实践经验,研究在拦河大坝设置鱼道,或者采取人工繁殖防流措施,让鱼类存活。除此之外,郑守仁还谈到,开发利用水能应该按流域综合规划要求,科学合理、适度有序地进行,而且还要进行全过程的对环境与生态的监控和保护,尽量将其不利影响减到最少。
专家释疑——气候反常罪魁是温室效应
我省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是否和三峡大坝有关?面对这样的疑问,中国水利院陈志恺院士释疑——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并不是天气反常的原因,罪魁祸首是温室效应。
去年重庆大部和四川东部仍然维持高温酷热天气,日最高气温在38℃-40℃、局部40℃-43.5℃,夏季平均降水345.9mm,遭遇了5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一些人认为这是三峡大坝的修建而引起的“蝴蝶效应”。对此,中国水利院陈志恺院士反驳道:“如果把这个责任归咎于三峡大坝,那么上世纪70年代也出现过异常高温,但那个时候还没有三峡大坝呢!”而陈志恺认为,四川盆地的干旱,是受大气候的影响,而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是温室效应,与水利工程无关。“相反,水利工程反而可以缓和异常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抗御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中,我省宝珠寺等水利水电工程有效拦蓄洪水,削减了长江干流洪峰,减少了灾害损失;在去年我省遭遇的干旱灾害中,水利非灌溉区粮食减产的幅度高达35%-86%,而灌区却有增长。”这样一组例子,也无疑将陈志恺的释疑,演绎得更加有力。
蓝图勾勒——“五横四纵”网络15年成形
我省素有“千河之省”的美誉,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229条,四川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重要调水区,但据省水利厅厅长彭述明透露,四川水资源利用率只有10%。“今后,在盆地腹部区内,四川计划用15年时间,建设完善五个大型西水东调工程和四个大型北水南补工程,形成健全的‘五横四纵’调水补水网络。到2020年,全省蓄引提水能力将从目前的262亿立方米提高到420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到16%。”这样一幅蓝图,勾勒出未来我省水利发展的方向。
本报记者 李凌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