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周汝国长篇报告文学研讨会召开
2005-12-8 14:58:00 文艺报 程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近日,重庆文学院、潼南县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了农民作家周汝国的长篇报告文学《激情燃烧的涪江儿女》研讨会。周汝国是潼南县的一位农民,农村生活为其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使他创作出一批反映农民生存状态、生活气息浓厚、人物形象鲜明的乡土文学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报刊杂志上刊发并获奖。自去年起,他对潼南县30年前修建“三块石”水电站的事件进行了深入挖掘,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激情燃烧的涪江儿女》。作品再现了当年潼南人民战天斗地、可歌可泣的画卷,歌颂了潼南人民万众一心、敢为人先的精神。
让“三块石”精神点燃激情
丁华乾
可能是因为我在重庆市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工作的缘故.,最近,潼南县作家周汝国经市委***的同志介绍找到我,送给我一部书稿,叫《激情燃烧的涪江儿女》。希望我看一看,发表点看法。
这是一部以潼南本地题材为内容的长篇报告文学。说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潼南人民修建“三块石”电站的事迹。作者采访了当年参与电站建设的许多参加者、见证人,特别是当年电站的指挥者、设计者,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录下了这段激情燃烧的历史,讴歌了那些可敬可爱的涪江儿女。
为什么当年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而要放到近30年后的现在来宣传呢?笔者想,一是可能当初潼南人的宣传意识还不够强烈,或者认为这种事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张扬的;二是随着时间的久远,潼南人愈加感到这段历史、这种精神的可贵。许多人意识到,“三块石”精神,对于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点燃革命激情、创业激情,弥足珍贵,是难得的宝贵财富和政治资源。
我思考,“三块石”精神的内核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潼南县委、县政府为解除制约潼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潼南人民造福,决定利用本地充足的水利资源大办水电,坚持群众办电、实行国社合办,建设大型水利工程——“三块石”电站。对于一个小县、穷县,要建一个装机容量一万千瓦的电站,开挖、回填、安砌土石方447万立方米,谈何容易!没有移山填海的气魄、科学求实的态度、顽强拼搏的劲头、熊熊燃烧的激情,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从此,围绕“三块石”电站建设,一场战天斗地、感天动地的活剧上演了。
展现出一幅幅激情燃烧的壮阔场面。连续10年,5万人舍小家、为大家,风餐露宿、推拉肩扛,日夜忙碌在工地上,干着最繁重的体力劳动,忘我工作,无怨无悔,整个工程过程中有200多民工致残,35名青壮年以身殉职;
涌现出一批批平常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去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从县委书记、县长、指挥长、总工程师,到普通党员、青年团员,人人率先垂范,个个争当先锋,以坚韧的意志、超常的毅力,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自觉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伟大的精神,铸造人间奇迹。“三块石”电站模垣在波涛翻滚的涪江上,象一座历史的丰碑,向人们述说着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让人想起林县的红旗渠。上世纪60年代,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林县人,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经济、物料自己筹,不会技术干中学,知难而进,坚持苦干10个春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修建成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成为我国水利建设上的一面旗帜。红旗渠享誉海内外,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工程之艰巨、美学价值之高,震撼海内外,标志着一代人的精神,至今教育着无数人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红旗渠”精神与“三块石”精神,一脉相承,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燃烧着革命激情,都成为我们砥砺斗志、提升境界的宝贵精神财富。感谢作者对“三块石”的关注,是他以执著的精神,花了若干年对这一题材进行跟踪采访,搜集素材,终于为读者捧献出了这篇长篇报告文学。
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这部纪实性作品,没有峰回路转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腻入微的人物描写、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烘托,只是将采访到的材料略加组织、如实推出,一点没有“艺术加工”,反而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3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激情早已凝成大坝,当年“千军万马战犹酣”的场面已成为记忆,但是,历史不会忘记,“三块石”作证:当年的涪江儿女,曾经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当年的策划者、建设者读读这本书吧,它可以让你重温历史、重燃激情;让后来者读读这本书吧,它可以让你接受洗礼、点燃激情。
“三块石”精神万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