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810|回复: 4
收起左侧

潼南:“西部菜都”亮出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0 23: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乘车到潼南一进入潼南境内,一块横跨公路的“欢迎您进入西部菜都”的广告牌赫然醒目。

  “西部菜都”,一个好响亮的名字!

  林进辉:“‘菜都’是我们种出来的!”

  金秋,正是桂林街道办事处双坝冬瓜收获的季节。冬瓜地里,遍地是成熟的冬瓜,大的有三四十公斤重。

  外号“林冬瓜”的林进辉,在冬瓜地里忙着指挥所请的短工摘冬瓜,准备运往重庆盘溪市场。在他家的外墙上,一幅满是泥土味的广告语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林冬瓜,笑哈哈,赚了票子怎么花?修洋房,玩电话,讨了婆娘发了家。”

  “林冬瓜”确实赚了钱。修的楼房有700余平方米。新楼里,一家农资超市正在装修。他说,这超市主要是为菜农提供种菜的农用物资。

  “这‘西部菜都’是我们菜农种出来的。”他讲起了种菜的故事———

  1998年,当时的桂林镇从巴南区请来3位种菜能手,到桂林坝转包土地,然后种菜。看到外地的菜农成片地转包土地种菜,林进辉也从乡亲们手中转包了100余亩地规模种菜,并请巴南来的种菜能手进行技术指导。

  “在巴南来的师傅‘手把手’指导下,我第一年种了3亩地的小拱棚辣椒。”他说,科学种植的效益就是不一样,3亩地的拱棚辣椒,平均每亩的毛收入有4000多元。

  用科学技术种菜尝到了甜头后,1999年,他开始用大棚种辣椒。那一年,他从信用社贷款4万多元,加上自己的积蓄,总共投入7万多元,搞了31个大棚,每个大棚的面积是1.1亩。大棚种辣椒的产量更高,季节也提前了半个月以上,因而,31个大棚的辣椒,一季就卖了16万多元。

  “从巴南的师傅手中学到了大棚种菜技术后,我们这桂林坝上种的菜就上了‘档次’了。”他说,现在,仅双坝村就建有大棚上千个,整个桂林坝共有4000多个。大棚里一年可种辣椒、茄子、番茄三季,亩平产值达到1.1万多元。在用大棚种菜提高效益后,桂林坝的菜农又开始用遮阳网种菜。并且全是种的四季豆、缸豆等淡季菜。用遮阳网种菜,1亩地有纯利2500余元。

  “除技术上用上了先进的外,品种也引进了优良的品种。”他说,比如韩国萝卜,刚开始引进时,他试着种了1分地。结果这1分地的韩国萝卜竟卖了1100元钱。

  引种成功后,这一品种就在桂林坝扎下了根。现在,该品种已成为桂林蔬菜基地的当家品种。这种萝卜品质好,产量高,最大的一个萝卜有5公斤重,1亩地的产量在5000公斤以上。

  “我还在引进七彩椒,水果小黄瓜等新品种。”他说,“‘西部菜都’不能只是种大路菜,也要像山东寿光那样,不断地引进新的品种,打出自己的品牌。”

  桂林坝因涪江水冲击而成。如今,这坝上的近2万亩耕地都建成了蔬菜基地。坝上的农民以种菜为生。站在坝上放眼看去,一望无垠的田野上,全是绿油油的蔬菜。

  背景:10年来,潼南县已建成高规格无公害蔬菜基地8.6万亩,形成了桂林设施蔬菜、柏梓绿叶蔬菜、罗盘山生姜、双江加工原料、上和葱蒜瓜果和梓潼多样性蔬菜生产六大片区。2006年,全县共播种蔬菜20.5万亩,实现产值3.2亿元。

  杨克富:“‘菜都’是我们‘卖’出来的!”

  从种菜到卖菜,杨克富10多年来一直在与桂林坝的蔬菜打交道。如今,他已是这方圆百里赫赫有名的“菜贩子”。

  “我第一次贩菜卖是在1992年。”他回忆道,那年,他自己种的3亩窝笋在本地卖不出去,便把地里的菜收下来,又把邻居家的菜收起来,总共有3吨,租了一辆四轮车,运到宝农乡场上去卖。卖了半天未卖完,又赶紧拉到古溪镇上去卖,最后6分钱1公斤才把一车菜卖完。

  1995年,杨克富第一次把桂林坝的菜卖到了重庆主城区。那一年,市政府投入资金,在桂林坝建设蔬菜基地。上千亩的蔬菜种起来后,菜多了,本县销不了,只好运到重庆盘溪市场卖。于是,杨克富便成了桂林坝贩菜到盘溪市场的第一人。

  “第一车贩运的是辣椒,有4吨。”他说,从菜农手中以1.8元1公斤收购来,运到盘溪市场的批发价为2元1公斤。除去运费350元,赚了400元。

  他说,第一车菜运到盘溪时,市场里的菜贩一下就围了上来,嚷着要菜。吓得他连车门都不敢开。“这下,我看到了主城区对菜的需求,意识到干‘菜贩子’是一定能赚钱的。”

  “看到主城区对菜有这样大的需求后,我就考虑把贩菜的生意做大了。”他说,从第二次贩菜到主城区开始,他就租用了两台车运送菜,轮流跑,保证了每天发一车菜。

  当一个人干不下来时,他又联络起本村的李显胜,并与主城区的两名菜贩联手干。他和李显胜负责基地的收购、运输,在主城区市场的两人则专门负责卖菜。第一次形成了蔬菜的流通网络。

  在建立起这一销售网络后,他又开始向市外的市场拓展。一年后,他在成都、绵阳、广元,三台、乐至、简阳、巴中等40余个市县建立起销售网络,把潼南的蔬菜卖到了方圆几百公里的地方。

  “你在销售潼南的蔬菜中就没有走‘麦城’的时候?”记者问他。

  “当然有。”他说,1996年,他运一车辣椒到盘溪,卖了3天才卖完。以每公斤0.36元从菜农手中收购来的菜,第一天卖4角1公斤,卖了400元钱。第二天顾客少了,来一个顾客,只要交5元钱,要多少就拿多少走。到了第三天,还剩下两吨时,菜开始烂了,只好悄悄地跑了。“不然,打扫烂菜都要花钱。”运了6吨到盘溪,仅卖了600多元,亏了2000多元。

  现在,杨克富已当上了“翘脚”老板。每天早上打电话到几大市场问行情,然后根据价格收购菜,收购好后通知市场的人自己来运,一车菜收几十元钱的组织费。

  “现在,我与上百名老板有这样的联系,高峰期每天要发七八十吨菜出去,有几百块钱的收入。”他说,“可以这样说,潼南这个‘西部菜都’是我们这些卖菜人‘卖’出来的。”

  背景:在潼南,已组建起一家蔬菜运销公司。公司有100多人在从事收购蔬菜,然后再运销到市内外的市场上去。潼南县每年的40余万吨蔬菜,都是通过他们运销出去的。

  刘长清:“我们为‘菜都’建设加油!”

  见到潼南三鑫林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清时,他正在竹笋加工车间忙碌着。

  “今年笋竹是个丰收年,农民和企业都会有好的效益。”他说,梓潼街道办事处前进村的付洪发,在80多亩河边地上种的笋竹,今年有20亩进入收获期。

  “我们这些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也在为‘西部菜都’加油哟!”他说,“能为‘西部菜都’的建设出一把力,是我这位潼南人的光荣。”

  刘长清也是桂林双坝村的一位农民,曾任过村委会主任,当过镇农技站长、林业员、文化站长。1985年,他辞职下海,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当上了笋竹产业化的龙头企业。2001年,他回到老家桂林街道办事处的铁钉寺,把160亩的荒山承包过来,全部栽成竹子。然后再转包了一些地种菜,搞农家乐。

  一次,他到宜宾竹笋研究所要竹苗,在与研究所科研人员吃饭摆谈时得知,有一种越南巨竹,竹笋非常好。研究人员说,苗子要16元1株。他当时就买了1万株回来,栽在了承包的荒坡上,两年后,竹笋发了出来。

  这一年,市里推广笋竹,市级有关部门通过调研,建议让他建设笋竹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潼南的涪江和琼江两岸,有大量的河滩地,在两江沿岸栽竹,既是一道风景,竹笋可卖钱,还可在竹下养鸡养鸭。有了这家竹笋龙头企业后,潼南县发动农民,利用河滩地、荒坡种植越南巨竹,全县迅速发展起几万亩来。

  在竹笋加工中,除掉笋子中的一种异味,是关键技术。为了学到这一技术,刘长清跑了六七个省去寻找,了解到只有台湾一家加工企业才能做到不加添加剂而除掉异味。经洽谈,这家企业的专利技术转让要30万元。后经谈判,他以15万元买下了这项技术。

  在有了加工技术后,他把原潼南罐头厂的地盘接过来,办起了竹笋加工厂。并在西南大学专家的帮助下,开发竹笋新产品。现在,已开发出42个竹笋加工产品。

  “目前,我的企业正在与西南大学合作,搞竹叶饮料。”刘长清说,“从竹叶中提取黄酮素,再用黄酮素做黄酮饮料。同时,还准备利用潼南的蔬菜,开发系列加工产品。”

  背景:潼南县已为“西部菜都”建立了一个蔬菜加工工业园区,已有4家蔬菜加工企业进园,以“菜都”的蔬菜、竹笋、食用菌等为原料,进行加工
     
发表于 2007-10-11 00: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希望本届政府能打好这张牌!!!
发表于 2007-10-11 01: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了解一下
     
发表于 2007-10-11 09: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背景:潼南县已为“西部菜都”建立了一个蔬菜加工工业园区,已有4家蔬菜加工企业进园,以“菜都”的蔬菜、竹笋、食用菌等为原料,进行加工
     
发表于 2007-10-12 17: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成都
潼南出产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