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日报记者罗芸
实习生骆苗苗
只有半颗芝麻大小的稻飞虱,今年夏天在我市“粮仓”渝西地区肆虐。昨日,市农技总站发布的消息称,今年稻飞虱危害面积达666万亩,经防治后,虫口夺粮34.4万吨,但仍减产水稻6116吨。按主城区600万人每天人均食用0.5公斤计算,减产的稻谷可供主城区人吃上两天。
抱怨
说起今年的虫害,璧山县大兴镇石鼻村农民黎明德仍觉得亏:“药钱花了两百多,还是减产了,算下来今年种水稻亏了五六十块。”在他家杂物间,四五个玻璃瓶横七竖八地堆在一个角落,旁边散落着七八个塑料袋,像是开了个小小的农药铺。
今夏,黑压压的稻飞虱组成“集团军”,源源不断地搭乘从东、南而来的暖湿气流,空降渝西稻田。
老黎说,以往稻飞虱不是对本地水稻威胁最大的病虫害,该用啥药大家都不内行,只能靠药店老板推荐。7月中旬,当他发现稻田中出现枯黄迹象时,买了二三十元的药,由于药店老板把虫害当成病害,没治住;后来又换了两家买药,两亩多的稻田有1/3的面积在7月底仍出现水稻枯黄的“通火”现象;最后老黎买了七八十元的药对稻田下“猛药”,稻田最终还是减产25%。
对此,老黎恨恨地说:“今年吃了天老爷的亏!”
轮回
渝西本是稻飞虱的轻发生区,很多年份虫量少,达不到防治标准。但今夏记者在潼南大安镇某村,看到20多亩稻田有十几处“通火”现象;合川一片稻田里,大量死亡的白背飞虱浮在稻田缺口处的水面上,白花花的一片,奇臭难闻……
资料显示,渝西地区每9至10年就会有一个稻飞虱特大暴发年。上一次特大暴发是在1998年,夏季同样阴雨绵绵。
但我市也有地区没有因为稻飞虱病虫害减产。稻飞虱入渝后的首站歇脚地,也是常年大发生的地区,如秀山、南川等地,由于防治年年在抓,今年这些地区的农民抓紧少有的晴天及时喷施药物,田间鲜见“通火”,水稻大多增产。
剖析
“老黎只怪对了一方面。”市农技总站负责病虫测报的刘祥贵研究员说,“天气只是加大了稻飞虱的攻击力,而我们对病虫的抵抗力却因各种原因没有明显增强。”
防治病虫害首先要“耳聪目明”,在病虫发生季节严密监测发生态势。目前,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33个区县,只有铜梁、丰都等8个区县设了专门的植保观测点,配置了虫情灯作每日监测;其他区县只能依靠数量有限的植保人员定期下田,用原始的方式估算虫量。
防治病虫害须打“闪电战”。近两年,一些区县改变以往纸质文件层层下发的方式,自己动手做可视化预报节目,在黄金时段通过电视及时而直观地向农民介绍防治方法,但许多节目跌倒在了高昂的广告费“门槛”下。某区电视台对这档播放时间不到3分钟的节目开出的价格达3000元。
防治病虫害讲对症下药。现在农村许多稻田由老人耕种,基层农技系统“网破、线断、人散”,也使得不少农民只能听信农药店店主推荐。而不少店主专业知识少,有的在利益驱动下一味推荐新药、贵药,防治效果自然不理想。
防治病虫害还需“联合作战”。江津吴滩镇村民曾气恼地告诉记者:全社的稻田都打了药,但有一块田的主人外出打工没有及时防治,这块田成了稻飞虱的“安乐窝”,自家田块喷的药一失效,稻飞虱就又卷土重来,连打三四遍药都治不住。
对策
“若不加强防治工作,下一个轮回又将重复今年的场景。”刘祥贵说,“而且病虫害防治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过量施药造成的农药残留也不利于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他建议,要做到有效而“绿色”的防治,除了加大对监测的投入外,在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对可视化预报降低“门槛”,并加强对农药销售人员的培训;扶持机防专业大户的发展,通过“统防统治”改变单家独户防治病虫害易反复发作的弊端;借鉴近年来农业部对秀山、南川等病虫害重发区进行农药直补的经验,对突发性的重大粮食病虫害,及早启动应急预案,通过政府统一购买、发放对路农药,让防治真正落实到每一户、每一块田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