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25 17: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潼南县经济结构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县地区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1.69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8834元和3199元。全县产业结构得到了较好调整,在一产业的结构调整上,粮猪型二元结构得到改变,无公害蔬菜和特色农、林、牧、渔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综合开发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蔬菜、粮油、生猪、笋竹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基本形成,特别是无公害蔬菜实现规模化发展,目前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7万亩,蔬菜复种面积达45万亩,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优秀生产示范县。在二产业的结构变化上,规模以上企业逐步成为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30户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总产值净增9.3亿元。在三产业的结构变化上,现代营销方式和新型商业业态不断涌现,以文化、餐饮、服装和小商品为主的特色街日趋繁荣,以综合市场、特色市场、特色街为主的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以革命传统教育与历史建筑艺术、石刻艺术与宗教文化、现代农业与生态观光为主的旅游资源得到逐步开发。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5.4:30.8:43.8,不仅使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了6.2个百分点,而且实现了二产超一产,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县经济发展逐步步入到既重经济体量、又重结构变化,既有发展速度、又有运行质量的轨道。
二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重庆潼南工业园区、江北化工产业发展区逐步形成企业集群。200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3.1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工业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长24%,拉动地区内生产总值1.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1.5%,比去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到4.5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8.4%。万利来化工等4户企业实现产值过亿元。以简氏纸业、康河食品、三鑫林业、盈裕丝绸等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市级龙头企业。
三是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县城东下北移战略得到了实施,“一江两岸三大片”建设有序推进,县城区面积扩大5平方公里,达到13平方公里,改变了旧城“七十(其实)一条街”的面貌。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9.3%,城市规划区面积达到12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规划实现全覆盖。城市多维配套功能正在逐步完善,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动工建设,完成了奋进广场、三角广场、滨江公园、二水厂、潼南一中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得到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爱我潼城,洁净家园”活动深入开展,城市灯饰工程坚持实施,城市绿化度、美化度和亮化度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正在逐步改善。潼南这座正在建设中的山水园林相辉映、旧城提升与新城拓展相匹配的中等城市,行将展示出新的英姿和独特魅力!
四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硬环境不断优化,随着遂渝快速铁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富金坝航电枢纽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区位优势凸显。渝西唯一的化危品铁路专线已通过成都铁路局验收,“王兴”、“中塘”等县内骨干公路建成通车,“1小时潼南”工程全面竣工,全县151个村启动了村道建设工程,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39公里,比2002年新增1046公里。能源通讯建设不断加强,完成了投资近1.2亿元的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基本完成农网改造,实现户户通电。新建成日输30万立方米天然气复线,CNG加气站已建成投入使用。综合通讯覆盖全县,光纤电视得到较快发展,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五是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向股份制经济过渡的改革不断引向深入,以取消农业税为主的农村税费改革已全面完成,撤乡并镇建街道和定职定员的乡镇综合体制改革取得成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朝着高效、廉洁、务实方向有效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乡财乡用县监管的运行机制已经建立。“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区域合作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华化工、民丰农化、康迪中药饮片和德庄、丽雅等一大批生产型、服务型企业落户潼南;劳务输出成绩卓著,常年输出在外务工人员超过20万人,每年向国外输出劳务人员超过200人。
六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残疾人事业、慈善事业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成功举办了信息扶贫国际研讨会;“两基”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学、初中教育普及率分别达到99.9%、97.7%,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69.6%,“普九”欠债逐步清偿,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9.6万平方米;优化中小学布局,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成功举办了全县运动会、农民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食品药品监督网络遍布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增强,战胜了“非典”、禽流感、人-猪链球菌等疫情,夺取了抗御百年不遇特大旱灾的全面胜利。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稳定了低生育水平,改善了人口结构,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0.5%。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保护耕地,严肃查处违法用地,有效治理了寨子坡、文景山等地质灾害。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和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顺利启动。
潼南县工业近年来,潼南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电力、化工、纸业、机械加工五大重点产业,工业产品主要以化肥、电熔砖、钛白粉、机制纸及纸板、鲜冷藏冻肉、丝绢、白酒、茶叶、农机配件为主。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攀升,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到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6.16亿元、第二产业19.58亿元、第三产业27.8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5.4:30.8:43.8。2006年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43.0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3.72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1.57%。实现销售收入40.7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7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64亿元,工业从业人员数达26171人。全县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户,其中:中型企业5户,小型企业25户,企业总资产达12.97亿元,负债合计6.1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7.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8.4%,工业从业人员数达到5555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0345元/人。工业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贡献率不断增大,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