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杨尚昆1907年生,四川潼南人。杨尚昆献身革命70余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1988年春召开的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被邓小平称作“革命元老”的杨尚昆当选为国家主席,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继毛泽东、刘少奇、李先念之后的第四任国家主席。正如国画大师刘海粟在杨尚昆80寿辰时做的一幅松柏图所题,“云水襟怀,松柏气节”,正是杨尚昆一生的真实写照。今年是杨尚昆诞生100周年,本刊特设专栏,以示怀念。
——编者按 中国金融大典
“言传出去,争取过来”
从1940年底由太行根据地回到延安,一直到1947年撤退,杨尚昆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六七年,直接参与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出色地贯彻了“言传出去,争取过来”的交际方针。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德、意、日法西斯集团日益土崩瓦解,整个反法西斯战线捷报频传。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国民党战场上却出现骇人听闻的豫湘桂大溃退。短短8个月内,相继丢失200万平方公里的富饶国土,6000多万同胞沦于日寇的铁蹄之下,作为大后方政治中心的重庆陷入一片惊慌之中。国民党统治区民怨沸腾,舆论激昂,民主运动蓬勃兴起。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抗战不力,也引起英美等国官员和舆论的强烈不满。与此相对应,革命圣地延安,则成了举世瞩目、众望所归的地方。
迫于国内外各方面的压力,国民党当局第一次允许中外记者前往延安等地采访。中共中央十分重视这次中外记者的访问,认为它是打破国民党舆论封锁,向外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绝好机会。中央政治局决定,由周恩来主管这一工作,成立延安交际处,由杨尚昆担任处长,金城任副处长。周恩来给交际处制定的方针就是八个字:“言传出去,争取过来”。
1944年6月9日,记者团一行21人到达延安,其中外国记者6人,中国记者9人。记者团由国民党外事局副局长谢宝樵与新闻检查局副局长邓友德担任正副领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还派一名处长和一名助手,负责检查记者的稿件。
杨尚昆一看这阵势,就明白了重庆当局的用意。果然,第一天,斗争就开始了。一大早,随记者团来的国民党电台人员要将电讯器材搬入交际处,打算架设电台。很明显,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发报权。
杨尚昆明确表示,边区政府保证记者能迅速、准确地拍发新闻,不必再架设电台。按照杨尚昆的指示,交际处传达室把国民党的电台人员挡了回去。
几天后,美联社记者斯坦因要求单独会见毛泽东主席。杨尚昆马上同意,并做了周密安排。
采访那天,记者团准备出发时,邓友德发现斯坦因不在,于是责问副处长金城:“我们团有纪律,不准单独行动。”
金城回答说:“我们这里有新闻采访的自由,斯坦因要求采访,我们当然同意。至于你们团规定的纪律,那是你们的事,我不想说三道四;如果你认为不妥,请你和斯坦因交涉!”
后来,伦敦《泰晤士报》的福尔曼也提出要会见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一些中国记者也有同样的要求,交际处一视同仁,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这样,国民党约束记者采访自由的“纪律”就被冲破了。
记者团在延安参观一个多月,拜会了毛泽东、朱德,听取了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对八路军和新四军敌后抗日情况的通报。交际处还组织中外记者参观边区的机关、学校、生产部门,会见各方面的知名人士。这些原来对解放区毫无了解的记者们,看到延安与重庆截然不同的情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外国记者还去晋绥根据地进行了参观采访。
中外记者团对这次采访反映很好。后来,他们写出许多反映解放区真实情况的书籍和文章。福尔曼的《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斯坦因的《红色中国的挑战》,以及爱泼斯坦等发表的评论,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连记者团中过去一向对共产主义思想抱有敌意的夏汉南神父“亦认为边区是好的”。7月1日,《纽约时报》根据记者发回的报道发表评论:“毫无疑义,五年以来,对于外界大部分是神秘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在对日战争中,是我们有价值的盟友,正当地利用他们,一定会加速胜利。”
这些书籍与报道把延安和敌后根据地的新面貌如实地介绍给世界,这是继斯诺的《西行漫记》之后,媒体对中共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权规模最大的一次报道。为了这次访问和报道的成功,杨尚昆倾注了大量心血,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国记者还没有离开延安,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第一批人员就在7月22日飞抵延安。由于国民党战场的严重失利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的迅猛发展,美国政府开始考虑同中共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合作的问题,并决定向延安派出军事观察组。美国是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盟国,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同美方的合作,决定在延安设立外事组负责接待美军观察组。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提议,杨尚昆兼任外事组组长,对外的身份是军委秘书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