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楼主: duhm
收起左侧

新医改方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9: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卫生部部长陈竺:医疗服务价格将适当上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03:00 东方网 (来源:新闻晨报)

  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作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中新社发 廖文静 摄


  □晨报特派记者周凯北京报道

  众所瞩目的“医改报告”昨天终于揭开面纱,卫生部部长陈竺特别提到的“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更让百姓对医改充满期待。陈竺是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作上述表态的,这也是“医改报告”首次高规格出现在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据陈竺透露,到2010年在全国将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药品价格将“降低”

  长期以来,我国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不够,医疗机构纷纷以提高药价为手段,来维持自身运作和发展。

  陈竺昨天称,公立医院要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价格。他透露,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即中央政府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等方式,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规范基本药物使用。

  晨报记者就此采访中国政法大学卓小勤教授,他表示,如何解决“以药补医”是医改的核心问题。现有的药品加成机制、医院过于依赖药品收入,使得医院进贵药、医生开贵药的现象比较突出,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9: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医疗服务价格将“适当上涨”

  陈竺也同时强调,除了增加财政补助,也会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普通老百姓难免会担心,药价降了,医疗服务价格却涨了,是不是“拆了东墙补西墙”,老百姓的整个医疗支出会不会仍然很高?

  卓小勤对此表示,倘若单纯地调高或者降低某种医疗费用,确实可能出现民众担心的问题。所以,必须建立医院的合理补偿机制,实现财政补贴、药品产购销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才能保证老百姓看得起病。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9: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基本医疗“政府主导”

  此前征集医改方案时,究竟由“政府主导”还是由“市场主导”,曾经出现过激烈争论。

  陈竺昨天则明确,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陈竺表示,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增加卫生投入,政府投入将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投入重点用于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9: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公共卫生机构继续“公益”

  值得注意的是,陈竺在报告中强调,公共卫生机构要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维护公益性质。中国社科院生命伦理学专家邱仁宗就此称,67%的医疗费用由患者来承担,这是极不合理的。

  陈竺还透露:“要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医院主要是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大医院要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等。要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来源:新闻晨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9: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20年再轮回

  在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前,医疗服务完全由政府提供。但由于财政投入匮乏,“看病难”现象日益严重

  1979年元旦,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首次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同年,卫生部开始试点对医院“定额补助、经济核算”。1984年,卫生部提出“简政放权,多方集资。”1985年,中国首轮医改启动。

  所谓“市场化”医改的弊端很快显现——由于卫生主管部门对进入医疗领域的严格限制,医改启动的十余年间,在居民对医疗的需求高速增长的同时,医疗机构总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加上医院被定义为非营利性机构,医护人员工资常年较低,医疗机构获利的冲动被推向极致,“看病贵”的矛盾日益突出。

  伴随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下岗职工增加,个人医疗费用由此前的企业支付转为个人支付,矛盾开始激化。

  1997年初,决策层再次启动医改。2000年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这被视为医改全面启动的标志。

  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比1978年增长77倍。其中,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增加197倍。而在医疗卫生供给方面,同期床位、医生数目的增加皆不到一倍。

  其间,有关医改路径选择的争议不断。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王绍光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中国两轮医改失败,原因在于选择了市场化路径。而以北京大学周其仁教授代表的另一批学者,则把问题归结于市场化程度的不彻底,即政府没有放开医疗市场准入环节,主张让多样资本进入医疗卫生供给领域,达到供需平衡。

  患者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政府不满意;富裕阶层不满意,中等收入阶层不满意,低收入阶层更不满意,这成为许多人士对医改20年中国医疗现状的总体点评。

  2006年9月,由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牵头,14个部委组成医改协调小组,再次启动新一轮医改。从2007年春节开始,9家中外机构受协调小组委托进行医改方案设计。11月底,新医改方案形成,呈报国务院。

  此次上会,医改方案首度亮相,并受到各界人士的空前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9: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政府主导 重心“下沉”

  卫生部长陈竺在汇报医改方案时提出,要通过增加医保覆盖面、增大报销比例、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控制医药价格等措施,力争在2010年有效缓解国人看病就医的突出问题。

  由于决策层对医疗卫生领域市场属性的否定,新医改方案明确,坚持政府主导,政府投入,维护公益性质。

  针对医改核心难点,即医疗资源不足导致的“看病难”的问题,新方案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

  卫生部高层官员表示:“现在私立医院能量很小,与公立医院无法竞争。”方案提出,医疗机构不论公私,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管理。

  “但公立医院也不会大幅增加。”上述高层官员告诉《环球财经》,补充医疗资源的重点,将放在城市社区和乡村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上。据悉,这将占到每年公共财政对医疗整体投入的60%。

  新医改方案称,从今年至2010年,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力争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新增投入重点用于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险。

  面对目前医疗资源既有不足,又严重浪费,小病去大医院治的普遍情况,接受本刊采访的卫生部官员表示,将采取合理分流措施。“当前最紧要的,一是调整医保政策,二是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

  新方案提出,将采取降低收费标准、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等措施,引导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诊疗,下沉到社区和乡村卫生服务机构。

  针对中国目前医疗机构缺口有多大,建设节奏如何把握、建设资金如何投入、现有公立医院能否满足群众看大病、疑难病的需求等问题,上述官员没有一一作答,仅表示,医疗资源包括机构、人员、设备等,机构又分为东中西部、城市和县、乡、村,同一个城市又分大医院和小医疗机构。“合理配置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疾病群、群众需要以及经济承受力。”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9: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今年医改将选部分地区试点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07:21 北京日报
  本报讯 (记者方芳)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昨天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表示,国务院正在制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文件,还要进一步征求各方面意见。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今年的主要任务是选择部分地区,围绕改革重点内容开展试点,为在全国范围深化改革探索经验。

  陈竺透露,试点地区要根据中央精神制定试点方案,加强政府领导和部门协作,有效推进试点工作。今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扩大试点范围,医疗救助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也将探索建立,这些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今年将全面覆盖我国农村地区。据了解,截至2007年9月底,我国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已经达到7.26亿,参合率达到86%,已有20个省份实现了新农合全覆盖。今年的目标是实现全国农村地区100%覆盖。

  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由人均40元提高到80元,农民缴费也相应提高,同时调整补偿方案,提高参合农民的保障水平,让新农合制度更有吸引力。RJ181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9: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前高官回顾医改20年:政府投入不足导致看病贵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04:06 京华时报



昨天,全国政协委员朱庆生在听取其他委员对医改的建议。本报记者 刘薇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前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是20年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在他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分管的就是医疗体制改革。全国两会期间,朱庆生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时表示,解决在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必须先解决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问题。

  朱庆生的“医仕”履历




   



  1981年,朱庆生任南京鼓楼医院院长。

  1985年,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伊始,朱庆生调任南京市卫生局局长。

  1990年,朱庆生调进北京,在爱卫会工作。

  1993年起,朱庆生历任卫生部计划财务司司长、卫生部办公厅主任。

  1998年,朱庆生就任卫生部副部长,主抓医疗体制改革。

  2004年,朱庆生从卫生部副部长岗位上退休。目前仍担任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会长等职务。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9: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医改初衷 解决医疗资源严重短缺

  记者:您能不能先介绍一下我国医疗改革的历史背景?

  朱庆生:1981年,那时我在南京鼓楼医院当院长。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当时医院的主要工作是解决“早上是茶馆、中午是饭馆、晚上是旅馆”的混乱秩序问题。

  经过几年整顿,全国各医院的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后,一个矛盾出现了———改革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医疗需求也越来越多。可当时的卫生资源却非常短缺,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我记得当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患者需要开刀手术,可排了整整一年的队。原因很简单,但当时的确很难克服———医院没床位。

  记者:医疗改革的关注点就是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吗?

  朱庆生:对,当时还真没有看病贵的问题。当时医疗价格很低的,挂个号一两角钱,做个阑尾手术只需要8块钱。所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如何调动医院的积极性,解决看病难、手术难、住院难这“三难”。

  1985年,国务院转发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揭开了医疗机构转型的序幕。鼓励医院除了国家的投入,还要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以贷款等方式自筹资金发展医院,盖病房、扩大病床、买设备,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医院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我是搞心脏外科的,从一个礼拜安排我做三次手术,到一天内就要做三次;南京鼓楼医院从只有五六间手术室,到拥有20间手术室,这些都是医疗改革带来的成果。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9: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医改中期 市场化引出看病贵问题

  记者:大概什么时候,医疗改革的弊病开始暴露出来?

  朱庆生:医院市场化改革的弊病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显露出来,集中体现的就是现在老百姓反映非常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院的公益性逐步减弱。尤其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甚至有些失控。

  1998年我担任卫生部副部长。刚上任,就赶上医疗体制改革中的一件大事。那一年,我国开始推行三项医疗改革,分别是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机构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记者:为什么要进行这三项改革?

  朱庆生:其实在1990年至1998年,医疗改革也存在一些小改动,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例如当时推出的优质优价、进口设备按成本收费等措施。但这些改革都是单项的,小修小补,不是治本之策,这是三项改革的出台原因。

  记者:这三项改革推行的效果如何?

  朱庆生:保险、医疗机构、药品流通三项改革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系统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项改革推出后,应该说还是有一些效果的,但实施时间太短,为什么说太短了呢?因为2003年“非典”就来了,医务人员表现很出色,把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又淡化了些。“非典”过后,大家反思的结果是我们的公共卫生体系比较薄弱,最急需解决,因此卫生部门又开始抓公共卫生工作。

  但没过多久,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又浮现出来,这是因为根源性问题没有解决。但不管怎么样,三项改革是不应该否定的,这个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应该坚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