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那一碗香辣的潼南凉粉
杨 莙
须是上等的白豌豆,细磨过滤制成淀粉,将淀粉加清水入锅并缓缓的不停搅动,熟后装盆备食,待凉后开刀切丝、装碗。佐料的配制非常重要,最关键的是油辣子,此辣子所用海椒面,得是焙好的干红海椒放擂钵里一下一下舂出来的,那香味儿,可不是你机器“轰隆隆”就可以出得来的。再配以豆豉糊、酱油、醋、蒜泥、花椒粉、味精、切成颗颗的咸菜、剁成渣的青椒,最后撒上清香翠绿的葱花。当一长串佐料单子报出以后,一碗凉粉才算大功告成。
好了,柔韧糍糯、麻辣鲜香的潼南凉粉就这样递到了你面前。赶快搅拌吧,赶快往嘴里送上一筷子吧,要不然满嘴涌动的口水该流出来了。
不清楚潼南凉粉有多悠久的历史,只知道很小的时候,凉粉摊就遍布潼南的大街小巷,最常见的是那些背街小巷里,一挑箩筐,几张小木凳就是一个摊点。箩筐上,一边是一盆凉粉,一边是装佐料的瓶瓶罐罐。一周里总要匀出时间,端坐在小凳上,把零花钱一分一分的数给那凉粉摊主。
岁月一天天流逝,楼高了,车多了,凉粉也从八分钱一碗涨到两块钱了,那凉粉摊子依旧没变。真好,在崇洋的今天,土里吧叽的箩筐、小凳还在。
在箩筐和小凳构筑的粗朴的意境中,守候一碗凉粉。但见刀光下,一片片薄薄的凉粉瞬间变成均匀的细丝,柔而不腻,韧而不断,卖凉粉的把凉粉抖一抖的放到碗里,然后一手托碗,一手拿勺,麻利的加上各种佐料。“好吃嘴”们围坐摊前,“呼哧呼哧”的埋首于一碗里的香辣。真好,在“吃什么都不如从前香”的怀旧的今天,这凉粉的香辣还在。
这香辣,常常把途经潼南的旅客拉下车来,吃了再走。也常常被外地人惦记着,托人捎带。这香辣,从潼南出发,飘扬在中国美食节暨首届重庆国际火锅文化节的上空,引无数消费者竞品尝。也就在这个美食节上,潼南名小吃“陈凉粉”荣获“中华名小吃展消费者最喜爱的特色小吃”称号。参展10天,“陈凉粉”的销售额达到10万多元。想来,一、两块钱一碗的凉粉,每天要卖出成千上万碗,单是切凉粉也该切到手酸了吧。
其实很多地方都卖凉粉,可真没吃到比潼南凉粉更好吃的。隔三岔五的到凉粉摊前坐坐,这个姿势、这份心境,在不经意间贯穿着我的岁月和生命。记得第一次到新疆探亲,在面条子和羊膻味的包围中,原本的好胃口变得吃嘛嘛不香。他大手一挥道,想吃什么尽管说,我去买来就是!我望着窗外,吞了吞口水,说,“凉粉”。他咂咂嘴,泥鳅一样溜回到电脑跟前。窗外,是入云的白杨,是一排排刚被剃了平头的丁香。在这个试验基地,满眼是威武的橄榄绿,满耳是嘹亮的军歌声,驻扎于心底的,却是一碗又香又辣的潼南凉粉,吃不到,就尽是想,想到口舌生津,想到泪光盈盈。离家的日子里才知道,凉粉不只是一种小吃,它还是一个和家和根有关的符号。
回家后直奔凉粉摊摊,狠狠的整了它几碗,以解三个月来对潼南凉粉的相思之苦。
那一碗又香又辣的潼南凉粉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