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作为一个父亲,你知道“管教”“权威”“力量”与“尊敬”这几个名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吗?你要确定自己知道,这很重要。“管教”包括强制让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掌握必要的技能。“权威”是恰当而适度地向某人施加的影响、行使的权力。“力量”是能够控制他人的能力。“尊敬”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尊重和崇拜。要正确实施管教需要自律、权威、力量与尊重相结合。" k! ~, K, P* H) @1 m% t* p7 A
% B) G. B# d3 o0 z, g/ i+ t
父亲和母亲在大部分情况下拥有天生的权威,不过,他们却常常缺乏力量或尊重。你对子女表现出来的任何缺乏尊重的行为都不会为你赢得尊敬的回报。没有对子女的尊重,如果他们出于恐惧不得不尊敬你的力量,那你的力量就是毁灭性的。他们不会学到你想让他们学习的东西,而更有可能是你不想让他们学习的东西,而且他们会不再把你当作一个父亲来尊敬。6 ^& I. L: M9 T; j
* m6 W8 K: P* G: j) Q; p8 D
《好父亲》中,马克·奥康奈尔写道,“在所有权威形式中,父权是最容易被滥用的。”不过他接下来又说,有一些男人因为担心滥用权力而倾向于不使用自己作为父亲的权威——这样做虽然本意是好的,但也可能是个错误。这里我们再次引入平衡中庸的理念。一个父亲应该对自己抚养的子女拥有力量和权威。这种力量应该存在于整个生活背景之中,大家都明白但没有必要讨论或拿出来炫耀。如果一个男人不得不把自己作为父亲的力量摆在桌面上,他可能拥有力量但却失去了尊敬。他的权威如果是和知识与关怀结合在一起的,那就自然而然是得到大家认可的。你是成年人,是子女负责任的老师和榜样。你和他们的母亲很有必要对孩子们设定明确的要求,纠正那些不为人接受的行为。如果不这样做,很多孩子就会带着这些不为人接受的行为到外面去了。
6 h! s# W8 a; Y% I( r+ p8 V- b& y( E5 b# p* v( A$ G
举个例子,如果你女儿的某些行为需要矫正,千万不要轻视贬低她。轻视贬低她将是对你自己力量的滥用,也是对她的不尊重。当你向儿子解释为什么带着自制降落伞从房顶上跳下来不是个好主意的时候,你就是在管教他,在利用自己的权威;当你告诉他,他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孩子,你就是在羞辱他,不尊重他。9 \' y$ q, _6 [$ D2 c) T' C1 {& a% n
; W- E0 U$ [% Z D. @& c1 V6 z1 j) Q1
( U" ?" E3 j) }9 S! K管教问题
5 g2 C7 r& Q" b# q管教可以代表约束或者惩罚。这两种管教方式都是教孩子懂得尊重、礼貌、得体与自控。作为父母你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教给他们必须遵守的纪律(约束)和使用管教手段(惩罚)。在这些情况下,你的角色就是孩子的父亲,不要试着去做他们的朋友。
x: ]: y' Q/ [1 f" {& q5 j# U
% E: d) j3 N- x; i6 E3 g9 L你可能以前也听到过这样的警告,但你需要用心认真地想一想它的含义。: c3 j! ^+ R9 J4 x. X9 A z" ^3 C
/ J) j6 L4 M; i3 j' h# l
儿童需要一个权威性人物来管束他们,特别是在他们还没有发展出是非对错的意识之前。不要担心会失去他们对你的喜欢,即便你正在和孩子的母亲“竞争”他们的时间和关注(顺便说一下,这种竞争永远都不应该发生)。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对孩子的一些轻率之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误导他们,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一定要向他们指出应该用哪些更恰当的方式来表现。
I% N2 [% L N6 G
* i6 L: j3 ?5 H; O4 J孩子们会非常狡黠地弄清如何挑战你的权威,会选择那些你处于不利地位的时机,例如在公开场合发脾气或者挑起父母间的矛盾和对抗。你必须提前考虑到这些情形,制订说一不二的处理标准。0 I1 s a$ m# J: q! O
& @4 q7 {/ \5 Z
也有可能你对管教问题难辞其咎。反省一下是否有这样的可能性:你的孩子们把你磨得没了脾气或者失去了耐心,然后就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如果容许这样的情形发生,你就是在让他们以为自己的不良行为管用了。尽管孩子们特地设计出来吸引你关注的那些不当行为确实很管用,但你必须无视这些行为,尽可能地夸赞那些好的行为。只要你视而不见,那些噘嘴抱怨哭闹撒泼就不会持续太久。对良好的行为表现进行肯定是强化它们的积极方式。
0 c2 g4 ~& Q, I) ?# y, G B" [) n/ v
- n$ B- |1 Q' J
, ?) X3 @. R1 `+ u* S7 K4 e; ?- F$ N8 Y
2( b0 W- G0 O- {( ~, G2 c9 g$ `
别因为情绪忽略孩子
# F) R% y+ o) m
4 E- [% k0 d, \4 A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有时候,计划总是不成功;人们总是没好气儿;天气糟糕;交通乱;你的头痛得要命,而上司又拿掉了你的一个重要项目。3 I# V2 R) B2 K; I# ^+ i
8 F+ I; r3 F' }7 Z( ^- s当你回到家,你还有心思听每个人倾诉自己的问题和抱怨吗?“我才不!”你会这样对自己说。你想做的,是恨不得在孩子们跑来“梆梆”砸门的时候,你的妻子怒吼着说她才是需要喘口气的那个人——她确实说得对——的时候,把自己藏起来。但是你想努力克制住自己,这样你就不会把自己的挫败感发泄到家人头上。这样的情形确实很难控制,但你必须找到一种方式让自己保持冷静。
& J. W* V: p, x3 j ?1 a2 R
8 I9 G! z; Y0 }你并不是家里唯一一个日子难过的人。也许你的儿子或女儿没能加入足球队,也许他们和好朋友吵架了。或者更糟,他们可能在学校里不受欢迎,可能遇上了被人欺负的麻烦事,或者正好拿到了让人垂头丧气的成绩单。记住:不要因为你自己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就忽视孩子遇上的问题。这一点极其重要。+ n! {1 Y: ~1 Q# { U9 _7 R8 H
* D+ ^0 t8 e- B f3 e5 l1 P6 v' U
如果遇上了这些令人糟心的日子,父亲、母亲和孩子都需要与随之产生的不良感受和恶劣态度做斗争。有很多技巧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自己的情绪低落。也许对着镜子说一段鼓舞士气的话或找一句勉励人心的格言警句会对你有用,或许找一个朋友(也许是你自己的爸爸)来倾听你的心事会有效果。8 B/ x# g, i5 \' U! d& [
3 X/ N* m$ D& k) R$ X
有时候,一场速战速决的篮球赛或一段长程散步会有奇效。我记得自己曾经把头埋在枕头里尖叫,奇怪的是,这种办法似乎很有帮助。也许只需要在心里清楚地知道“艰难的日子总会过去”,就足够了。把那些多余的负能量甩掉,这将有助于你和孩子从负性情绪中走出来,不让那些问题沉到心里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技巧并且推荐给孩子,这是很重要的。
2 O9 |# V: ^: ^0 U2 ?3 n; h. T. e: ]2 W' K6 t2 j
如果你的孩子看上去缺乏处理不幸事件的能力,不要试图掩盖或遗忘这个问题。尽你的一切努力去改变他们,千万别让这种态度变成潜在的严重问题。减少可能导致深层心理问题的原因,减少你的孩子不能弹回你用爱和安慰编织的那个安全网并渐行渐远的机会。不过,如果必要的话,去寻求专业的帮助吧。如果你想理解孩子们的各种情绪问题,想知道如何介入干预、如何做出正确的反应,我建议你去阅读约翰·戴蒙德写的《生命能量》一书。
3 ?& H: i& j& L3 |4 R( @/ t5 E% ~# ~3 J# K
3 _# i' T# f( V+ q2 b& S
0 o8 @5 r. F: l+ ~. Y1 s( D) H- ?
3. J, P; y' a; }$ {2 o. [7 O G
个性问题' q- Z# B) T+ M7 M2 t
9 V) X, a& X5 r, I我们自己的人格类型可能会让育儿成为一个挑战。如果我们是焦虑型,可能会经常反应过度,总是试图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到任何可能的威胁;如果我们是那种对生活大大咧咧的类型,可能会对孩子的保护不够;如果我们自己是那种自由散漫型,那就可能对孩子疏于管教;如果我们是那种专制型,就可能经常和孩子起冲突,可能导致孩子失去自己的创造力或者采用消极的方式。
. V. p* L2 ~! A
! P" r8 f, g; t! X: _0 U6 W! j能与我们自己的个性问题相抗衡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在理解自己的行为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一定要小心,对那些有关我们“为父之道”的批评不要等闲视之或勃然大怒。接受别人的批评需要很多勇气,但如果你始终抱着开放的态度,批评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同时了解自己的孩子。! R" u* e! O2 u6 \5 I
& [) K& j" I* @' }; x5 \6 W
4
4 Z: t, {9 M, O8 z4 x形象问题
! H( }6 Y7 ?, m) P2 W% N4 a
% [& c6 n9 d8 b8 @5 {0 p不要因为自己不够完美就灰心丧气。正如我们的孩子不可能不犯错,我们做父母的也是一样。没有人要求你成为沃德·克利弗或谢里夫·安迪·泰勒,这些都是过去电视里成功的父亲形象。做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不用像电影里的英雄、体育馆里的运动员或者隔壁那个厉害的家伙。即使你笨手笨脚、没受过教育、没运动天赋甚至是个盲人,这些都没有关系。你的体贴周到、关心注意、呵护怜爱和善良仁慈才是最有价值的。+ A3 D$ Z1 Q* X3 ]: |; y3 E
& o3 `0 q b+ f" U: P/ w) B0 I8 l我们不可能完美,因为真实的生活原本就不完美。所以,一定要记住你是可以犯错的。当你犯下了一个错误,你可以从中吸取经验,让这个错误变成一件可以因祸得福的事,也可以真诚地道歉,或者既道歉又注意吸取教训。$ ~# H/ S: @1 c
+ D0 F* H+ u5 L B& \永远都不要放弃做能给自己的子女带来好处的事,不管这些事情需要占用你多少注意力。搞清楚哪些有用,哪些不管用。你是人,不是机器。你可能会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能从那些无法避免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因为错误是你能找到的最好老师。" H/ M! p k- x" @! m2 ^
7 [" r8 Z* r3 f$ i$ H8 a
5; ?: I* x& S, |! s
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3 H, @0 M. I( ]8 {
& ^! d9 T6 Q7 W1 A% A7 I" \( u1 p% w4 b' y
作为指导者,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好榜样,当然会很有帮助。并不是说孩子们就不能从坏榜样那里学到好东西——他们当然可以。但是,他们对坏榜样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这可绝不是你想扔给运气去决定的。
8 b5 J# K6 I6 S C; Z" _' P, f, ^% S) S
5 s- W8 m' G$ S3 c/ e+ Y也许你愤怒时的言行、你的不耐烦或者粗鲁会教他们懂得,自己永远不想变成你那样。这是你想要的吗?也许他们会对你的那些错误视而不见,因为他们需要你的关注和认可,而且,在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跟随了你错误的榜样。这是你想要的吗?简单地说,当你是一个坏榜样时,他们也许会讨厌你或以你为耻,也有可能会在你错误的带领下终生都追随着你的那些坏行为。+ t& H: ~, b1 q1 s# T( U( a
6 W* g8 y u$ t" r0 @, ?
62 v0 Z l4 j% K) h
寻求帮助的问题
. c: r, q* G) o/ |* O6 U5 K5 {8 _' W) j! R: @( R6 x; @* z' l7 Q
+ \8 L/ _, C- H7 K& L
男人总是被指责为不乐意寻求指导和帮助的家伙。通常确实如此,在育儿领域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你不只满足于做“父亲”,而是想掌握全面的育儿之道,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你要承认自己对于如何抚养孩子并非全知全能,你和自己的孩子都不是什么完美典范。当你和孩子的母亲没有办法自己帮助孩子时,不要因为骄傲或者懒惰就拒绝为孩子们寻求帮助。
$ J$ \, @1 L$ y1 y& s4 e8 ?; V* F1 H8 f
你知道有些小孩——通常都是男孩——有时候会被幼儿园开除吗?我问过从事亲子教育的妻子凯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她说可能是那些男孩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上落后了。如果这个问题被周围的成年人忽视了,可能会导致他们用暴力来表达自己的挫败感。
7 H5 v. D" t& N6 ^, A. q3 Y2 |- @& p+ h/ S8 \( o/ ^- M
凯西还说,亲子教育专家通常会让孩子们做一些测试,结果发现,按照他们的社交能力水平并不应该被安排在当前的环境中。言语技能滞后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很多这种孩子的父母都对亲子教育专家的建议置若罔闻,或者干脆选择不相信。他们的傲慢或无知对孩子的发展可能是非常不利的。当孩子需要的时候,永远都别犹豫,赶紧去寻求专家们的帮助吧。发展方面的问题只要能够及早处理,任何一个可以矫正的问题都会被儿童抛在后面,直到他们和同龄人并驾齐驱。
& Y+ v8 o! P0 p. C7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