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4829|回复: 6
收起左侧

[重庆] 2016年潼南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0 16: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云南昆明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区长  蹇泽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与《重庆市潼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发展和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潼南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获得实惠多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监督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富民兴潼”为主题,以“1138”重点工作为抓手,立足“新型工业基地、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西部绿色菜都、川渝合作示范区”发展定位,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在深化改革中突破发展,在攻坚克难中推动发展,在开发开放中创新发展,圆满完成“十二五”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经济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3倍,年均增长13.8%。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44.8亿元、1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4倍和3.1倍。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90.3亿元、386.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4倍和8.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4.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6亿元,年均增长14.4%。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932元、11582元,年均增长10.8%、14.5%。全区经济发展态势喜人,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过去五年,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坚持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协同推进,互动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3.2∶36.4∶40.4调整到17.7∶53.9∶28.4。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累计投资375亿元,提升“一园三区”发展平台,园区建成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扩展到10平方公里。因地制宜发展“4+1”产业集群,正在打造或初步形成天然气综合利用、手机、现代灯饰、表面处理4个新的产业基地。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2.5%提高到34%,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25家。现代农业特色鲜明。实施“双百工程”,打通韦罐路、太柏路,建成专业村和标准园80个,蔬菜、油菜、柠檬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累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4760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00万亩,“三品一标”认证突破300个,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和“平安农机”示范区。商贸旅游繁荣活跃。立足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建设,加快打造城市商圈,培育灯具灯饰、建材等专业市场,重百、新世纪等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达到233家,结束潼南无集中消费市场的历史。加快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开展全区旅游发展和度假区规划,持续推动大佛寺景区、陈抟山景区和双江古镇改造,举办菜花节、菜博会等特色节会,潼南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过去五年,规建管并重,新型城镇化建设迈上台阶。坚持统筹城乡开发,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城镇管理、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城乡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城镇化率达到46.68%、提高8.08个百分点。城市建设扩容提质。全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城市规划面积由22平方公里扩大到40平方公里,建成区由15平方公里发展到22平方公里。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启动实施“一坝三堤”滨江水体工程,新建城区道路50公里,建成湿地公园等城市公园、广场4个,实施城区美化亮化工程,看山望水相得益彰。依托隆鑫、新鸥鹏等知名企业打造高品质楼盘,启动柏树坪等9个片区棚户区改造。优化城市管理体制,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有序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城市整体形象明显提升。镇村风貌焕然一新。以“三线”四项重点工作为突破,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建成市级农民新村示范点12个,改造农村危房2.6万户;实施场镇基础设施改造建设项目218个,20个场镇道路实现“白改黑”,建成3个全国重点镇、7个市级卫生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狠抓节能减排,加强涪江、琼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整治中小河流43.2公里,实施27个村环境连片整治,完成不达标畜禽养殖场整治取缔,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6%,城乡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45%,潼南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田园更美。
    过去五年,社会事业繁荣,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坚持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大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实施创新驱动,建成研发中心4个、专家大院5户、科普示范基地26个,专利授权1291件,高新技术产品年均增长78%,潼南成为全国农业科技园区、科技进步先进区和科普示范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完善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解决“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引进巴川中学,新建江北小学、新城幼儿园,累计新改建各类学校91所,全面消除学校D级危房,切实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2.1%。文体工作繁荣向上。在全市率先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镇街文化站、社区文化室、村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媒体融合发展形成“一报一台一网两微一端”格局,建成江北体育场,潼南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卫生事业提档升级。着力解决看病难问题,强化硬件设施建设,建成区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搬迁疾控中心和中医院,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二甲”,标准化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稳步推进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看病贵问题逐步解决,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过去五年,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始终把人民幸福安康作为不懈追求,累计民生投入160亿元,是“十一五”的3.4倍。就业创业更加充分。把解决就业、促进创业作为最大的民生,突出抓好二三产业发展,建成微型企业孵化园、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增加市场主体2.6万户,新增城镇就业人口7.8万人,成为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区县。社会保障覆盖到位。织密社会保障“托底网”,建成社会福利中心、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区镇村三级服务中心、镇街敬老院实现全覆盖并良性运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98%;开展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坚持交通先行,新增国省道178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530公里、人行便道970公里,行政村通畅率、撤并村通达率100%。兴办民生水利,建成桂林小舟村防汛抢险应急通道等一批水利项目,整治山坪塘2638口,实施农村饮水工程打井5.4万口,解决37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遗留问题妥善化解。建成安置房4630套、廉租房1833套,基本解决1998年以来失地农民安置问题;基本完成13家企业改制。平安潼南持续巩固。强化社会综合治理,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优秀单位。扎实开展接访下访活动,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100%。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人民群众饮食用药更加安全。
    各位代表!“十二五”发展振奋人心,2015年工作记忆犹新。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全力打拼,圆满完成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目标任务,为“十二五”规划收好了官,为新区建设开好了头,为“十三五”发展奠好了基。
    这一年,撤县设区,潼南发展迈上新起点。4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这是潼南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抢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乘势而上,创新实干,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工业增加值增长1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1.5%。
    这一年,量质并举,产业发展再创新佳绩。不断壮大支柱产业,全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坚持增量扩张与存量优化并举,全年引进企业49家、开工建设34家、竣工投产35家,完成工业投资135.2亿元、增长32.9%,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86.4亿元、增长29.4%。发展优势产业,依托天然气资源禀赋,深化与中石油合作,组建销售合资公司;新落户手机整机生产及配套企业15家,年产手机5920万部,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101.2%;打造灯具灯饰生产基地,引进生产型企业51家,实现本地产销一体化。加快企业建设,宝禾复合肥等项目启动建设,中防德邦、东安钾肥等项目竣工投产。天远微动力日产100万只动力电池项目一期投产,成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头羊”。搭建开放平台,积极对接设立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双百工程”建设,新增规模蔬菜基地5个,新建专业村、标准园33个,创建水稻、油菜万亩高产示范片15个。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增龙头企业46家、专业合作社155个、家庭农场110家、种养大户706户,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多种主体带动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加快推进农旅融合,重点打造崇龛、太安、塘坝、古溪等观光农业示范基地,推出玫瑰节等特色节会,产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方兴未艾。商贸旅游迸发活力。大力培育新型商业业态,加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滨江商圈二期、新城商圈商业主体一期竣工,仁豪家饰界开业运营,西南国际灯具城三期建成投用,潼南商贸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孵化园、20个镇级电商服务站和10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京东、阿里巴巴等9家知名电商入驻,实现交易额近8亿元,成为全国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商务信息示范区县。提升旅游产业地位,进一步完善陈抟故里等景区基础设施,双江古镇开街迎客、二期工程竣工,举办第八届菜花节,规划建设星级酒店4家,发展“潼南农家”120家,成为全市最美生态旅游区县。全年接待游客53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8亿元。
    这一年,拓展空间,新型城镇化实现新突破。以宜居宜业为目标,不断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城镇化率提高1.68个百分点。40平方公里城市总体规划获市政府批准,为潼南未来发展赢得了空间。功能要件更加完善。一批重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东安大桥完成工程总量的90%,“一坝三堤”滨江水体完成工程总量的40%,产业大道建成通车,绕城路二期基本贯通,城区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桥南大道和滨江公园人行天桥竣工投用,新增城区道路10公里、停车位1600个,新改建公厕10座,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开发建设健康有序。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及时出台财税金融等相关支持政策,切实规范市场秩序,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完成棚户区改造321户、4.2万平方米,旧城形象大改观。城市管理精细到位。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调整城市管理体制,推进开放式小区物业管理,实施综合整治、联合执法,市容市貌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严格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开展琼江流域综合治理,依法关停违规超标排放企业3家,完成54个村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新建镇级污水处理厂6个,实施场镇污水管网建设30公里,整治取缔不达标畜禽养殖场796家。城区空气优良天数359天,居城市发展新区第一。
    这一年,大干快上,项目建设迈开新步伐。坚持把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抓手,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引进项目49个、到位资金32.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185万美元、增长16%,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增长74.2%。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大石桥水库等284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殡仪馆等117个项目抓紧推进,三块石堤防等167个项目建成投用,全年完成各类投资124.7亿元。征地拆迁有力有序。坚持以项目带拆迁,加快航电枢纽等工程征地拆迁,推动南泸高速征地拆迁前期工作,依法征收集体土地6608亩,完成拆迁2421户,保障项目用地需求。融资降本扎实有效。积极探索投融资改革,将部分高息、短期债务置换为低息、中长期债务,既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又确保政府债务绿色可控。落实农发行整体城镇化项目融资30亿元,发行企业债券20亿元;推出PPP项目16个,融资到位资金46亿元;获批专项建设基金项目14个、资金5.8亿元;争取上级资金34亿元。
    这一年,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加大投入,聚焦热点,主攻难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科技有创新。坚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科技计划项目50个、增长10%,专利授权594件、增长19%,“星创天地·潼南农家”成为全国农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现代农业展览馆成为全市科普基地。教育有突破。注重教育均衡发展,建成潼南中学江北校区2、3号教学楼,潼南巴川中学实现秋季招生。大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中小学“班班通”实现全覆盖,城乡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高考重本上线770人、增长45%。文体有进步。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不断丰富。竣工档案馆主体工程,建成图书馆凉风垭分馆、文化馆江北分馆和区数字图书馆,培育文化中心户100户,新建一批镇级健身广场和社区体育中心。卫生有提升。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妇幼保健院、精神卫生中心,建成3个镇级卫生院。争取到价值24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捐赠,区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这一年,脱贫摘帽,民生事业得到新改善。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以精准和实效为导向,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三大重点,整合涉农资金4亿元,建立200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贫困救济专项资金,做到“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在全市率先“脱贫摘帽”。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建成安置房1773套,改造农村危房3243户,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城镇新增就业2万余人,新增创业6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5万人,城乡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9.5万人。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紧紧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如期完成市级17件民生实事和区级10件民生实事。
    这一年,真抓严管,平安建设开创新局面。始终把平安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社会治安防控有力。完成9个镇街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建成应急联动指挥体系,始终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现行命案破案率连续85个月100%。安全生产持续向好。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党政领导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镇街属地责任进一步落实,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信访秩序日趋规范。主动应对群众诉求,开通信访信息系统互联网络,成立涉法涉诉联合接访中心,化解疑难信访案件54件、化解率100%。
    这一年,从严从实,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字当头,“实”字打底,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转变职能提高效率。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要求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目录;严格执行“一个窗口接件,同一个窗口领件”并联审批等制度,累计减少行政审批项目137项,建设项目办结时限压缩在42个工作日以内。依法行政规范行为。完善政府议事规则、项目管理办法、招投标细则等制度,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15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竣工结算审计审减7037万元,财政投资预算评审审减2.2亿元。持续开展“五项清理”,清理处置闲置土地24宗、2160亩,拆除违法建设4.4万平方米,追收欠缴税费1.4亿元,清退违规低保7607人。高度重视议案提案办理工作,办理议案建议185件、提案187件,人民群众认同感持续提升。改进作风优化环境。强化制度建设,严格逗硬考核,工作作风更加务实,执行力进一步提升。认真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肃执纪问责,查办违纪违法案件96件、109人。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区人民武装、精神文明、人口计生、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物价、应急、民防、双拥、气象、质监、通信、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进步。
    各位代表!岁月不居,天道酬勤。过去五年,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项又一项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关心关怀的结果,是区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倾情支持、有力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潼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为潼南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历届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投身潼南建设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固然值得肯定,但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虽已撤县设区,但我区总体上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区情没有改变;二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缺乏重大产业项目支撑,产城融合不到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十二五”时期个别指标完成得还不尽如人意;三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关联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四是有的政府工作人员不负责、不担当、不作为,素质能力与发展需要、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对潼南认同感需要进一步提升。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发展思路,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做好城市和产业发展规划,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主动顺应群众关切,全力破解发展难题,共同开创潼南美好未来!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

    新区新气象,新区新机遇,新区新发展。站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扬帆起航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正处于适应发展新常态的调整期,也迎来了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新的活力正在迸发,新的动力加速聚集。从全国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构想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持续推进,政策刺激效应陆续释放,我国经济将全面完成动力转换,进入发展新境界。从全市看,在“十三五”开局起步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指导,为推动我市实现新的发展定向导航,注入了强大的活力。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随着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十大新兴产业蓄势发力、中新合作项目落户建设、渝新欧铁路大通道积极拓展,重庆经济发展将借势保持良好势头,提质增效不减速。从我区看,潼南作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一员,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是重庆对内对外、向西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加之渝遂高速公路、成渝快速铁路穿境而过,南泸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拥有300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300吨级黄金水道、30万富余劳动力的资源禀赋,潼南在新一轮发展中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潼”总任务,坚持工业与城市互动、农业与旅游融合、民生与稳定并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在做大增量和优化存量中推动质量和效益提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四化”建设,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开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征程。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保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大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新型工业基地、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西部绿色菜都、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民主法治、社会文明、生态建设、社会治理全面加强,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0.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0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764元、21339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里下达任务,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9.8∶55.2∶35。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必须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要求部署,在把握发展大势上树立全局眼光,做到举重若轻,有定力、不慌神;在工作推动上坚持问题导向,做到举轻若重,不大意、不懈怠,以科学的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一是坚持创新发展,提高质量效益。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培育企业研发创新中心、技术中心,注重发挥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平台功能,着力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链。二是坚持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效能。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把中心城区打造与场镇改造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均衡用力推进涪江南北地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补“短板”,着力形成平衡发展态势。三是坚持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秉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力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坚决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好潼南这方青山绿水。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主动融入全国、成渝和全市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力招商引资,加强外资引进,做大对外贸易,为发展注入动力活力。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按照“五个坚持”原则,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切实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
   (一)突出改革创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未来五年是改革创新的进行时、攻坚期,要以改革添动力、以创新出活力。全面深化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改革部署和举措,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削费减税,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有序促进粗放型化工等落后产能转型升级,引导消费品工业上档升级,推动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集聚。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资本要素市场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预算管理等制度。统筹推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尊重创新规律,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聚集创新要素。紧扣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创新型技术人才,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大力发展各类众创空间,培育各类创新创业主体。严格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形成完备的创新创业生态链。
   (二)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建设千亿工业园区。工业是强区之本、百业之基,工业强则百业强城市兴,工业弱则百业弱城市虚。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招商环境、个个都是发展氛围”的理念,坚持不懈招商引资,诚心诚意亲商扶商。坚持走集群发展之路,立足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利用、移动智能终端为主的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配套产品为主的装备制造和灯具灯饰等产业,在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同类集聚等方面下功夫,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大做强“4+1”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东区表面处理环保产业园核心资源,重点引进环保、新材料等产业。努力形成大型企业龙头引领、中型企业骨干支撑、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大中小微型企业竞相发展的工业新格局。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我区“4+1”产业集群中电子信息500亿级、消费品工业200亿级、天然气利用及精细化工150亿级、装备制造100亿级、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00亿级的产业聚集。到202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210亿元,成为全市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实现千亿工业园区奋斗目标。
   (三)突出产城融合,打造宜居宜业滨水生态城市。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推进中心城区、重点镇、特色镇和农村居民聚集区规划建设管理。牢固树立绿色循环低碳理念,遵循“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以中心城区为龙头,重点镇、特色镇为依托,注重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切实做好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城促产。认真抓好“多规合一”,利用好城乡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做好控制性规划,刚性执行规划。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的大交通格局,推动南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合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完成涪江大桥重建,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促进房地产有序健康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质量,在做好新区开发的同时,加强棚户区、危房和老旧小区改造。创新城市治理方式,重视背街小巷和小区管理,提升城镇精细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智慧城市。坚持以自然为美,加强生态修复,强化城镇绿化美化,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7个重点镇为支撑、13个特色镇为有益补充的新型城镇体系,全区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中心城区达到40平方公里、35万人,基本建成山清水秀、人居环境优良的滨水生态城市。
   (四)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打造特色鲜明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立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西部绿色菜都建设,突出特色抓农业、围绕农业抓旅游。进一步做实做细做好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文章,以“两带四片”为重点,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农业,加大力度引进培育龙头企业、股份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双百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蔬菜、花卉、水果等观光型加工型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立体、生态循环和休闲观光等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稳定粮油产量,全力保障重庆大都市区蔬菜供应。实施品牌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创建中国驰名商标。依托“红色、绿色、金色”三色旅游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改善旅游硬件软件,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加大跨周边区域合作力度,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包装策划十大旅游节会和十大旅游重点工程项目,重点打造大佛寺、双江古镇、陈抟山等精品景区和特色景点,持续举办菜花节、菜博会等特色旅游节会,打造一批在西部特别是川渝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养生养老基地和休闲度假旅游文化目的地。到2020年,农业增加值和旅游综合收入均突破50亿元。
   (五)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建设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以建设商圈、培育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为抓手,推进商贸产业上档升级,加快建设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进程。强化商贸流通平台建设,建成新城商圈,进一步完善滨江商圈设施配套,积极培育灯具灯饰、家居建材等专业市场,建设综合物流园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规划建设“互联网+”产业园,培育移动电子商务等新兴商务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农村商品进城、工业品下乡,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加大开放力度,争取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落户,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到2020年,商品销售额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积极发展现代金融,巩固银行、保险公司等主流金融业,推动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发展,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增强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六)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和美新潼南。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推进共享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壮大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全面巩固义务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普惠制学前教育,支持和鼓励民办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扩大就业创业,加强就业援助和指导,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办好公立医院,鼓励社会办养老服务,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应急机制。推动文体事业发展,建成文化艺术中心等文体设施,加快影视服务等产业培育。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各项补助扶持政策。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深化平安潼南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创新社会治理,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安全稳定。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领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
    各位代表,新常态催生新动力,新形势孕育新希望,新征程当有新作为。未来五年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重点在于创新,根本在于实干。在百万潼南儿女的砥砺奋进下,我们一定能够肩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创造出不一样的五年、不一样的潼南!

三、2016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撤县设区后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班子的最后一年,开好头、起好步、收好官至关重要。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持续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区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工作部署,坚持工业与城市互动、农业与旅游融合、民生与稳定并重,持续推进“1138”重点工作,在统筹协调上求突破、在改革开放上探新路、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扎实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抓改革、促发展、重创新、惠民生、防风险,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发展新动力。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认真推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各项改革部署政策举措落地,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落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全面推进教育、卫生等领域改革。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户籍制度改革举措,探索政府集中采购商品房用于拆迁安置,提高征地拆迁货币化安置比例,切实化解房地产库存;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深化“先照后证”商事制度改革,完善政府权力清单,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坚持创新引领促发展。制定出台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推进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支持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家大院和科技服务业工作,营造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创新创业良好氛围。抓好科技项目策划和申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授权达到600件。推动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创新驱动工作,建立创新创业生态链,培育一批示范性众创空间和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推进技改升级、产业升级,继续抓好万利来等3家化工企业通过升级改造搬迁入园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二)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工业是经济的脊梁,是潼南发展的命脉。我们要立足工业园区平台,围绕工业“4+1”产业集群,坚持存量优化与增量拓展两手抓,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102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一是做优存量。大力发展天然气关联产业,推动资源就地加工转化利用,加快冷热电三联产等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做实做大做强以手机整机生产、笔电配套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不断提升移动终端、智能手机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强生产配套能力。不断优化传统消费品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泰盛维尔美等产品附加值,持续壮大食品加工业,引进和布局一批灯具灯饰生产型企业。加快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推动向精细化、高附加值转化。二是做大增量。以最大的力度,采取最有效的方式,着力引进一批“4+1”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配套企业。强化企业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尽快推动天远微动力二期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在建企业建设进度,促进巨科环保产业园、阿尔法石油等一批企业竣工投产,推进中防德邦、东安钾肥等一批企业达产达效。充分发挥我区丰富的要素资源和东区表面处理环保产业园核心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三是强化保障。启动凉风垭220千伏变电站扩容等工程,进一步完善工业供气管网,推行工业项目集中现场审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北区污水处理厂,建成灯具灯饰生产标准厂房,进一步提升要素保障能力。
   (三)提升宜居宜业品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强化“新型城镇化主战场”意识,注重特色,提升品质,进一步完善城镇规划体系,下大力气抓好规建管各项工作。一是增强互联互通。高度重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主动配合做好南泸高速公路建设工作,建成东安大桥,启动涪江大桥重建,改造国省道61公里,新建乡村道路220公里。二是配强功能要件。建成涪江航电枢纽并蓄水发电,规划建设沿江景观长廊,高标准打造亲水生态岸线。启动文化艺术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推进城区绿化升级,新增一批文化雕塑,不断提升城市内涵和品位。认真研究房地产去库存的政策措施,鼓励居民购买首套房和改善性住房,推进房地产开发持续健康发展。加大柏树坪等片区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快廉租房建设,妥善解决城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三是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落实镇街和社区职责,注重细节提升,强化综合执法,重点整治和规范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继续加大违法建设整治力度,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升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提升管理效率。四是加快场镇改造升级。启动一批场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场镇棚户区改造;建设美丽乡村,改造农村危房2000户,完成一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力争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四)围绕农民增收致富,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双百工程”为抓手,以“三线”为重点,围绕特色树品牌,依托品牌强产业,立足产业富农民,不断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一抓产业发展。整合资金资源,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粮食生产。进一步提升蔬菜基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一批标准化经果、中药材生产基地。坚持市场导向,推进柠檬、玫瑰、桑葚等农产品深加工,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让农户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二抓主体培育。积极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新增各类经营主体1000家以上。三抓市场营销。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鼓励电商企业开辟电子商务等网络平台,加大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力度,提高产销对接率。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广“盆栽蔬菜”,“潼南绿”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四抓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广农民土地折资入股,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加大“三权”抵押融资力度,不断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相关工作。
   (五)完善商旅服务平台,不断增强消费拉动力。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打好商贸与旅游“两张牌”,相互借力,联动发展,不断增强消费拉动力。商贸方面:推进商圈建设,启动新城商圈二期,全面建成滨江商圈,引进培育商贸实体企业60家以上;培育专业市场,建成西南国际灯具城物流中心,力争启动仁豪物流园二期建设;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培育壮大区级电子商务平台中心,镇街电子商务网点全覆盖,形成“一心多点”电子商务运营网络,促进线上线下互动,交易额达到12亿元以上;建设开放高地,推动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尽快落地,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以上。旅游方面:以“一圈两带”为重点,加快推进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实施双江古镇三期保护性开发,启动大佛寺景区改扩建,建成2家星级酒店;充分挖掘道教、佛教、农耕等文化资源,围绕菜花、柠檬、玫瑰等特色产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体验农业;优化设计精品旅游路线,新开发一批旅游特色商品;坚持市场运作、节会搭台、经济唱戏,把菜花节、菜博会等特色旅游节会培育成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节庆品牌活动。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业,支持银行、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对实体企业的金融服务。
   (六)狠抓招商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推动项目建设为核心,要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推进前期一批、储备一批”思路,以招商增项目、以项目拉动投资、以投资推动发展。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347个,年度投资195亿元。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营造招商引资氛围,紧紧围绕“4+1”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40平方公里城市发展空间,切实增强紧迫感,落实责任、创新方式,通过以商招商、在外成功人士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优势资源招商等模式,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力争引进各类项目60个以上;大力推行PPP投融资模式,力争社会投资比例达到70%以上。二要加快项目建设。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稳步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抓紧开展今年新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建设;推动远达环保、东安大道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投用,加快推进大石桥水库、乐众电子二期等一批项目工程进度,启动建设铜梁—潼南220千伏输电线路等一批项目。三要突破要素瓶颈。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项目资金和用地保障。积极对上争取,科学合理做好融资工作;努力培植财源,严格税费征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持续深入开展闲置土地清理,积极稳妥推进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四要强化调度服务。坚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无小事,对招商引资工作和重点建设项目,实行月调度、季分析、半年小结、年度总结考核制度,主动靠前,积极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像办自己的事情那样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七)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钱包鼓、办事易、心气顺,有更多的获得感,是人民政府的不懈追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危房改造、山坪塘整治等基础项目建设,推广入股分红、托管代养等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扶贫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脱贫不返贫,促进人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不断提升教育质量。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东风小学迁建和哨楼小学扩建,启动职教中心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充分挖掘师资潜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更加注重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启动区人民医院、中医院“三甲”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新建一批标准化行政村卫生室,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好孕前检查、新生儿疾病和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等免费服务,落实两孩政策。大力促进文体繁荣。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三种精神”,让凡人善举的好人文化风行潼南大地。合理布局一批文体设施,新建一批镇级健身广场、社区体育中心和村级体育工程,办好全区首届运动会。切实加强社会保障。积极引导就业创业,就业培训2500人,发展微型企业1000户、吸纳就业1万人;稳步推进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加大对失独家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确保困有所助、难有所帮。
    在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基础上,再新办10件民生实事:一是全面实现农村高中学生进城读书;二是建成涪江北岸公园;三是殡仪馆改扩建主体工程竣工;四是完成精神卫生中心建设;五是升级改造八角庙、西市场等8个菜市场;六是建成4座城区垃圾压缩转运站;七是改造不达标公厕26座;八是新建镇街污水管网30公里以上;九是建成4个镇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十是新建7座救生高台。
   (八)深化平安潼南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一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充分发挥社区专职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力量的作用,推进应急指挥系统联网运行,启动“三所一队”建设,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预防各类暴恐活动,对违法犯罪“零容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认同感、安全感。二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落实政府领导责任、行业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大对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严控安全生产事故。三是狠抓信访稳定工作。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深入推进“3+3”专项治理和“六个一批”专项行动,深入排查化解各类信访问题;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加强各类风险排查、预警和处置,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信访矛盾和风险。四是严格公共卫生监管。加强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工作,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杜绝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五是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强化应急队伍建设,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九)坚持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绿水青山是潼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我们要坚决守住“五个决不能”底线,强化生态环保考核和生态环境侵害责任追究,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一是防控源头。把好项目准入关,严控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进驻工业园区,注重传统产业节能降耗。稳妥适度发展规模养殖,环保设施不达标、规划区域不符合的,坚决不予审批建设。加强环保监测能力建设,建成地表水自动监测站3座、大气自动监测站1座。二是治理污染。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及治理,切实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推进琼江流域整治一期、24个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建设,建成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和6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三是保护生态。做好天然林和水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和城镇周边绿化,保护好涪江、琼江水资源和两岸生态景观,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6平方米以上,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6%以上。
    (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一是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打造便捷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我们要把手中权力变成百姓福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对接全市网上行政审批网络,推进简政放权,提高办事效率。持续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全面清理公共服务事项,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发挥三级服务中心重要作用,切实方便群众办事。深化拓展“五项活动”,大力推行“马上办”工作制度,疏通“中梗阻”,严肃查处“吃拿卡要”等行为。二是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方监督。推进行政权力责任清理规范,发布权力责任清单,厘清权力边界,不法外设权、扩权。进一步完善依法决策机制,严格政府合同审核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健全重大决策失误责任倒查机制和追责机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支持公众全程参与和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开展“五项清理”,切实规范发展秩序。三是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持续反对“四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艰苦奋斗和甘于奉献精神,履职尽责、主动担当,扬鞭奋蹄、埋头苦干,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四是始终坚持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立“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市委和区委保持高度一致,服从组织决定,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正面要求,认清《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负面清单,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各位代表!羊献银毫书捷报,猴舞金棍开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时代的重任鞭策着我们,人民的期盼激励着我们,美好的未来召唤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办法、务实的举措,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
     
发表于 2016-2-21 14:33:05 来自手机WAP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L:L:L:L: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1 19: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假大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1 20:15:05 来自手机WAP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我居然挨到看完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4 16: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过去五年潼南是有一些变化,和周边比起来,感觉还是太落后。报告中套话有点多,应该多讲些实在点的,靠谱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5 17:02:29 来自手机WAP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7 01:41:33 来自手机WAP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后续还是可以啥毕竟水淹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