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718|回复: 1
收起左侧

[#青春路上] 美国是如何教育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7 18: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深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美国是如何教育的
??——评施雨的《成长在美国》
??
??
??
??《多维时报》首发
??
??
??受中国教育太深,对人生世事有一种非常态的看法。我们的教育失误太多,问题罄竹难书,可谓是“毁人无数”,谁都有过学生经历,谁都能诉苦几天几夜。然而生活要继续,既然无法改变现实,只能接受现实。只是在夜深梦醒之际,心中依然有一种难言的悲凉。事实上,现在这个社会,老百姓有许多难念的经,但最难莫过于教育。在我的家乡,乡与村一级教育的衰败随处可见,成为被教育遗忘的角落。
??
??近读侨居美国的施雨所写的一本书《成长在美国:国外素质教育亲历记》,目睹西方资本主义的教育,觉得社会主义的中国居然在教育上与资本主义的美国有如此之大的差距,难怪大家喜欢定居美国,我要是儿童,也喜欢那个民主、自由的地方。美国对儿童权益的保护让我们这些生活在中国的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在中国,父母打骂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别人、法律都管不着。人权观念啊,看看,美国的儿童都有人权,这才是真正代表先进的文明。
??
??《成长在美国:国外素质教育亲历记》一书分为两章,第一章为“小学篇”,第二章为“中学篇”,另外是作者的“后记”。内容似乎不多,仅仅是作为一个母亲、一个观察者和参与者,写下一些对美国中小学教育的认识和体会。这些文字远远不是什么专业教育者的长篇大论,更带有切身的经验与耳闻目睹。但我觉得这些随感性的片面之谈远远胜过那些所谓的教育专家的系统理论。“亲历记”不是虚假的捏造,不是我们这里的“模范参观工程”。
??
??《成长在美国》给我们提供了美国的素质教育的经验,文中写道,美国人喜欢直观教学,通俗易懂,直截了当。而且其直观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应用在自然学科上,同样也适用于社会学科。美国学校比较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他们相信,从事兴趣所在的职业,人生比较愉快、幸福。美国小学生要打的基础是做人的自信、诚实、善良、公正、包容,以及独立自主的意识,也就是说,他们从小就学会了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而不是为这个核心价值服务的知识。
??
??反观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整个基础教育都缺乏人文关怀。看看寒暑假、周末,学生们在干什么,就知道他们的处境是多么恶劣了。英语、数学、作文辅导班是最多的,大多数学生在教师一遍一遍的灌输中,得到是教条,失去的是思想。文科教育更是如此,甚至高考也基本上依靠背诵来解决问题,考生千万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如果用自己的话答问答题,即使写得再好,也不会得高分,因为阅卷的老师是按标准答案的得分点给分的。
??
??至于像“美国小学生选班长、学生会主席,都是按照标准的民主程序,和竞选市长、州长、总统无异”。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更像是遥不可及的神话,美国人的成功绝非运气所致,而是美国人民后天的努力与学习。他们把世界上最不坏的制度运作得当,他们的教育同样带有民主的色彩。譬如美国的教育制度给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它反映出美国人的信念,就是所有的学生只要有这个意愿都应该有机会上大学。
??
??一个国家的成功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治国之本。可惜这样的想法在我们这里只是一句口号,当不得真的。倘若你以为政府真的认为教育是国家的根本,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在教育上人均所花的钱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排在倒数的前列。我们拼命去争什么奥运金牌,其实与广大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仅仅是娱乐罢了。教育不肯花钱,公款吃喝每年数千亿。然而我也只是说说而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美国的教育强调,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而基础知识的积累完全要靠学生自己学习。这种方法我个人觉得不错,起码比俺小时侯所受的教育好上百倍。没机会去美国,读施雨的书就感到很有收获,以前偏重了解美国的民主与宪政,比较政治化。现在看美国教育,离政治终于远了一点。但人家“小学生选班长、学生会主席,都是按照标准的民主程序,和竞选市长、州长、总统无异”,呜呼,政治又岂能完成避免。
??
??记得在一本书里说到美国的哈佛大学,其校园里有这样一幅标语“未有美国,先有哈佛。”因为哈佛大学建校时距美国独立建国还有一百四十年之遥。想当初,一无所有的清教徒们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们立足未稳,前途未卜,却已经筹划着教育下一代的百年大计,在登陆此地十六年后建立了哈佛大学。这种对于教育的用心实在令我们汗颜,有这样有见识的人存在,才有后来强大的美国出现。
??
??“对于一个历史不长的国家,重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是明智之举,或许美国深谙此道,才会有这么惊人的发展速度。任何肯花钱投资教育的国家,总能兴国。”——施雨如是说。对比就会有差距,在教育这方面,美国给我们确立了学习的榜样。在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曾经选派10岁到16岁的幼童120名到美国留学,开创中国人留美之先例。今天我们当然不会再拒绝留美,我们甚至“成长在美国”,保持一颗中国心。
??
??
??《成长在美国:国外素质教育亲历记》(施雨著·新蕾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发表于 2012-7-12 10: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IP:河北
挽回楼主尊严,拒绝0回复[s:25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