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楼主: duhm
收起左侧

[发展新步伐] 评说潼南之----请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宣传(從陈抟老祖谈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5: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Re:评说潼南之----请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宣传(從陈抟老祖谈起 ..

陈抟(?~989年)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唐末宋初人。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东都事略》、《宋史》皆列其传。他好读《易》,著《指玄篇》81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又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及诗600余首。①
3 C$ E; j& C0 W3 m  X据史传所载,陈抟的一生颇富戏剧性和神秘色彩。年轻时,“读经史百家之言……颇以诗名”。后唐长兴(930~933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先后在武当山、华山长期隐居。曾为周世宗、宋太宗召见,均不愿出仕。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卒于少华山。据说,他曾“服气辟谷二十余年”, “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能“逆知人意”、“预卜死期”等等。②宋太宗称陈抟为“方外之士”,《宋史》把他列入“隐逸”列传,后世有的称他为“传奇式人物”或“道士”。③
6 c) Q% ~; @' o8 Q8 u4 o在中国思想史上,陈抟是具有一定地位的重要人物。从封建理学的发展来看,陈抟对于理学的奠基人周敦颐有直接而重% J: K) j, E) M) W7 d; O# g' @
①王称:《东都事略》卷118《陈抟传》;《宋史》卷457《陈抟传》。. q$ k2 B' w, g3 U) G+ l% {
②参见《宋史》卷457《陈抟传》。
- y5 G! m/ K. [9 Z+ f- ~# P③任继愈主绾:《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第587页。
! q( y$ Q  f, d- L要的影响,于理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开源之功。①在中国道教史上,陈抟占有更为明显的地位,他被列入“高道”一类,道徒们把他奉为继老子、张陵以后的道教至尊,称他为“陈抟老祖”②。道教经典总汇《道藏》大量搜集了有关他的事迹和传说的记载。③可见,无论在哲学史上或宗教史上,陈抟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我们应该摒弃那些有关他的荒诞传说,把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进行研究,还原他在历史上的真实面目和应有地位。8 ]8 J& B4 Z# U- t; w
把陈抟作为历史人物来研究,有许多问题还得下功夫。陈抟的里籍在什么地方,就是这些问题中的一个,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考订。
0 w  h8 j1 s) x7 r$ N关于陈抟的里籍,历来诸说杂陈,纷殊不一,据笔者所见有以下几种说法:
) c& V" ]  h" S- Q3 ~' x0 j' n4 B(1)“毫州真源人”。毫州真源,即今河南鹿邑。此为传统之说,影响大,流传广。持此说者有《东都事略》《五朝名臣言行录》《杨文公谈苑》(见《宋朝事实类苑》)以及《宋史》《宋诗纪事》《(道光)安徽通志》《(康熙)陕西通志》《(雍正)陕西通志》等。《中国人名大辞典》、旧版《辞源》、旧版《辞海》以及新版《辞海》《宗教词典》等,均持此说。 1 S; m8 \/ }( z8 g5 X: D9 P) R+ O9 a
(2)“华人或洛人”。华,指华州,今陕西华县;洛,泛指
5 x+ Q9 X! U0 K; h0 Q. J1 g  L' I& d: v9 A) u①参见蒙文通:《陈碧虚与陈抟学派》,《图书集刊》第8期,四川省立图书馆编印,民国37年版;邱汉生:《理学开山周敦颐》,《中国哲学》第5辑,三联书店1981年版。
; s) T; _  o* E②《诸真宗派总簿》,北平白云观抄本,转引自傅勤家:《中国道教史》第223页,民国26年版。7 }& n% I* s- Z' P
③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太华希夷志》《武当福地总真集》《玄品录》《三洞群仙录》《逍遥墟经》等,以及陈抟注的《阴真君还丹歌注》。以上各书依次分载《正统道藏》第9、9、33、30、53、58、4册,台湾艺文印书馆影印本。
7 K+ M) W4 s' \0 T$ K9 p河南。这种说法在北宋时已有,李宗谔《图经》就提到:陈抟“或居洛中为洛中人,或居华山为华州人”①。《舆地纪胜》的作者也写道:“按传记皆以为先生(指陈抟)毫郡人,或曰华人。”②
2 ~0 l: W/ ~! @8 _(3)“莫知所出”。此说对陈抟的里籍没有确指,还加以神秘化。如《群谈采余》说:“陈图南,莫知所出。有渔人举网得物甚巨,裹以紫衣如肉球状,携以回家,溉釜燕薪,将煮食之。俄雷电绕室大震,渔人惶骇,取出掷地。衣裂儿生,乃从渔人姓陈。”③
4 A  X. H' R5 Y. e+ J6 U3 z(4)“夔州府人”。唐末,夔州治地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一带。《诸真宗派总簿》云:“陈抟老祖系四川夔州府人。”④
# T1 X% }0 R$ w- O/ m  |(5)“安岳人”。认为陈抟是“普州崇龛”人,而“崇龛”在今四川安岳县境内。《(乾隆)安岳县志》写道:“陈抟字图南,邑崇龛里人。”⑤《(道光)安岳县志》更明确指出:陈抟生于“崇龛乡”,“即今古龛寺”(原注:在安岳县治南45公里象王山)。⑥现今也有持此说者,或认为“应确定陈抟先生的出生地在今安岳县境内的观音寺(按在今安岳县城关东30公里的龙西公社所在地)”⑦,或认为“陈抟出生在普州崇龛……五代、宋代时的普州崇龛,在今四川安岳县境内”⑧。. _; x3 Y! D) O, A+ V" M9 Z
①转引自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8。
- |, s( n+ @6 t1 A2 S" s0 s9 l②《舆地纪胜》卷158。
3 r9 T* _& J- P6 l③转引自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卷5。
% l4 ]  c6 \4 P4 L2 z' N0 G④转引自傅勤家:《中国道教史》第223页。
1 n) R! W' B" U: h# x2 a, G0 M⑤[乾隆]《安岳县志》卷6。
3 p% m, @, I8 r0 U⑥[道光]《安岳县志》卷11。6 D; b+ u$ M) ^' _. o
⑦参见游时敏:《陈抟先生生平小考》;白中培:《陈抟其人和他的故乡》,均载安岳县《文史资料选辑》第3期(1983年6月印行)。5 n5 A5 `  Q4 ~( c- q
⑧李远国:《陈抟的故乡在哪里》,《历史知识》1983年第3期。
3 `2 o% z# j3 g/ Q1 F' P4 I(6)“潼南人”。认为陈抟是“普州崇龛”人,而“崇龛”其地在今四川省潼南县境内。笔者主此说,详论见后。! Z4 b5 V) b7 Q; Y8 R
从以上诸说中,可以见到有两个较大的分歧:(1)陈抟的里籍,究竟是“亳州真源”还是“普州崇龛”;(2)“普州崇龛”是在今安岳县境还是在今潼南县境。
" G" Q5 s% V; l& p陈抟系“毫州真源人”的传统说法,大体上是沿袭《东都事略》、《宋史》,特别是《宋史》,但其具体根据不详。翻检史籍并经过实地考察,笔者认为此说值得商榷,而“普州崇龛人”的说法则有更为可靠的稽凭。
1 u) i) a7 k/ X: k陈抟的著作,大部分均已散佚,现在我们能见到很少的几篇。其中有一篇《易龙图序》,载于南宋人吕祖谦编纂的《皇朝文鉴》①,《宋史•艺文志》亦著录②。前者标题为《龙图序》,署名“陈抟”;后者标题为《易龙图》,亦署名“陈抟”。《易龙图》当为陈抟关于《易》的研究专书,而《龙图序》则是他为此书作的序言。明朝杨慎在编纂《全蜀艺文志》时,也收入此文,标题为《易龙图序》,值得注意的是文章结尾有“西蜀崇龛陈抟序”等文字③,它提供了有关陈抟里籍的可贵资料。
& o$ @* H- J/ E2 |! I" R  ?北宋初期人李宗谔(965~1013年)主编的《图经》(即《新修诸道图经》或《祥符州县图经》)写道:“陈抟,普州崇龛人。既长,辞父母去学道,或居亳为亳人,或居洛中为洛中人,或居华山为华州人……”④它确称陈抟是“普州崇龛人”,与《易龙图序》一致;同时,也把陈抟的出生地崇龛,与以后: g" Z& Y0 M8 V0 X
①《皇朝文鉴》卷85。0 C. _5 `8 O  q6 G' V) V+ `# }
②《宋史》卷202《艺文志》。5 Y3 i) T  {6 }- w
③杨慎编:《全蜀艺文志》卷31。
+ q  d) E  a4 y2 ~" ?④转引自《舆地纪胜》卷158。0 l7 ?3 U6 s+ _7 v# [: N; N& S
寄籍之亳、洛、华等地明白分开。陈抟死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时李宗谔已25岁;《图经》成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亦距陈抟在世很近。李宗谔是当时著名学者,曾参加重修《太祖实录》等书,他主编的《图经》达1500余卷,是据各地所上图经汇纂而成。①其涉猎的资料当是丰富而较直接的,他关于陈抟里籍的记述也当更为可信。所以,南宋人王象之指出:“陈抟字希夷,普州崇龛人。……案传记皆以为先生亳郡人,或曰华人。然案祥符旧《图经》谓:‘陈抟,普州崇龛人。……’此说最为有理。祥符去国初甚近,李宗谔撰定《图经》。宗谔,博物君子也,必得其实。”②
' U, o0 u2 u6 h* s4 N! Q& U/ [南宋时期,主张陈抟的里籍是普州崇龛之说亦不乏其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除了赞同李宗谔的意见外,还就有关陈抟里籍的资料作了不少记述。他确指陈抟的出生地和故宅所在:“天池,在安居县之崇龛镇,陈希夷所生之地。”“钦真观。在安居县之崇龛镇,即陈希夷故宅。宣和中,诏天下访道书。观有《庚桑子》,道士缮录以进,遂赐今额。”“希夷故宅,在安居县崇龛镇二里。国初,即其宅为灵山观。宣和间,赐额‘钦真’。”③王象之还举出钦真观道士也认为陈抟是崇龛人,他写道:“又《别传》一编,乃钦真观道士谢道缘所传,其徒相传盖二百余年矣,亦以先生(指陈抟)为崇龛寨人。”④他还记录了在普州(治今安岳县城关)一带有关陈抟的一些传说,如:“郡土硗■,无珍异之物,惟铁山枣、崇龛梨、天池
# x6 k1 ^) s/ |1 z0 z①《宋史》卷265《李宗谔传》;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4。
1 D8 O" h* H- i' }/ ^" T②《舆地纪胜》卷158。3 w: k7 c5 ^. E$ s( I6 _$ }. G& v# n
③《舆地纪胜》卷158。# ~2 R; H0 Q9 I: Q
④《舆地纪胖》券158。- L# d: n+ W/ e4 _1 r
藕,三物皆希夷所种。”“破石井,在州(普州)城西,水清冽,乃一巨石凿开而水出,相传云陈抟相地所开。”①南宋时任过知普州的杨栋(眉州青神人)曾撰有《普慈志》,该书也记录了“破石井”的类似传说;还记载普州州治安岳县有两仙堂,“两仙堂,在郡治,绘陈希夷、赵缩手像”②。0 X, |6 q0 y( [8 V, P
宋人的一些著作,也谈到陈抟在今四川地区的活动。《宋诗纪事》有成都名妓单氏的《送陈抟》诗。③宋祁的《谒希夷先生祠堂》诗中,有“岷峨有归约”一句,透露陈抟曾在峨眉住过,且表示要回归峨眉。④文同在《书邛州天庆观希夷先生诗后》写道:陈抟“后晋天福中来游蜀,闻是州(即邛州,治今邛崃县城关)天师观都威仪何昌一有道术……遂留此学,率能行之”⑤。陆游也谈到此事,他说:“予游邛州天庆观,有陈希夷诗石刻云:‘因攀奉县尹尚书水南小酌回,舍辔特叩松扃,谒高公。茶话移时,偶书二十八字。道门弟子图南上。’……末书‘太岁丁酉’,盖蜀孟昶时,当石晋天福中也。天庆本唐天师观,诗后有文与可跋,大略云:‘高公者,此观都威仪何昌一也,希夷从之学锁鼻术。”’⑥- d. t# b8 U4 A" o9 H, H+ q
元、明以来,许多著述亦认为陈抟是普州崇龛人,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元代成书)、《大明一统志》、《全蜀艺文志》、《蜀中名胜记》以及清朝时修撰的《乐至县志》、《安岳县
9 d+ r1 |! N- [) j①《舆地纪胜》卷158。铁山在今安岳县城关附近;天池,有云为今乐至县(宋时属普州)天池公社。6 u5 K7 U3 @$ z( s. X
②转引自(道光)《安岳县志》卷11。( r1 Y6 ~4 K+ Z% k# e9 N
③厉鹗:《宋诗纪事》卷97。
" T) _8 `; I: t% ], `& l④宋祁:《宋景文集》卷21。在此句之后“自注”云:“先生化去前三日,语弟子云:‘吾将游峨眉。’弟子讶不辨。候至期而终。”5 c, I: d5 w  b+ n& B# ]% w
⑤文同:《丹渊集•拾遗》上。" @2 Q1 E0 C/ P+ a0 a, [# G1 x
⑥陆游:《老学庵笔记》券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5: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Re:评说潼南之----请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宣传(從陈抟老祖谈起 ..

? 据以上文献记载,特别是两宋时期的记载,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陈抟的出生地即里籍是五代、宋初的普州崇龛县。有的文献把陈抟的里籍写为“普慈崇龛”。这里的“普慈”,或是“普州”之误,或是指普慈郡。按普州的前身为普慈郡,《太平寰宇记》云:“普州……李雄乱后,为‘獠’所没,梁置普慈郡于此。梁普通中,益州刺史临汝侯赐郡‘獠’金券镂书,其文云:‘今为临汝侯赐郡,可率属子弟奉官租以时输送。’周武帝建德四年于郡立晋(按应作普)州。隋炀帝(按应为隋文帝)初,州废。”①《隋书•地理志》的说法有些不同:“普慈,后周置,郡日普慈,县日多业。开皇初,郡废。”②对此,《舆地纪胜》作了辩证:“《寰宇记》云周武帝建德四年于郡立普州,《隋志》又云周置普慈郡。象之谨案,《梁史》普通中已置普慈郡,周置普州,非置郡也。”③宋初,普州辖安岳、安居、乐至、普康、崇龛、普慈等六县,崇龛为普州辖县之一。有人认为,宋代有普慈县(治所在今乐至县境),遂以为“普慈崇龛”是指普慈县的崇龛,此说有误。因为它是指普慈郡(即普州)所属的崇龛县,而不是把普慈县与崇龛县并列,也不是把崇龛县隶属于普慈县。在上引文献中还提到“安居崇龛”,这是由于在宋太祖乾德五年废崇龛县为镇,以其地入于安居县④,故此后史籍遂有此说。
: ^5 y2 K, H  f/ s1 L?? ①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7。0 b1 I, R1 U) n; D) L
?? ②《隋书》卷29《地理志》。
7 s- d- F4 J9 c8 \: T: r?? ③《舆地纪胜》卷158。
" r* @+ i; N, x8 C: N0 c. l?? ④《太平寰宇记》卷87;欧阳■:《舆地广纪》卷31:《舆地纪胜》卷158。
( }1 R7 N9 @6 A! S3 V' B?? 五代、宋初普州的州治,在今四川省安岳县城关,崇龛县是该州属县之一。既云陈抟的出生地在“普州崇龛”,则当在普州辖境内,而不在“毫州真源”,即陈抟的里籍在今四川省,而不在今河南省。9 I- x+ s: Q, p& H4 Y+ y
?? 那么,为什么在宋代就有人说陈抟是“亳州真源”人呢?大致有两个原因:其一即《舆地纪胜》指出的,人们把陈抟“学道”居住之地以为里籍,“或居毫为毫人,或居洛中为洛中人,或居华山为华州人”。其二是与道教徒众有关,他们为了尊崇陈抟,遂把陈抟的里籍与他们尊崇的道教始祖老子联系起来。说成是老子的同乡,这在《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一书中有所透露:“先生姓陈,名抟,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也,与老子同乡里。”①
2 N2 t! e6 ]4 B8 \9 J  q2 Q- ]?? 为了进一步搜集资料,笔者曾先后两次分别去安岳、潼南二县进行调查。在这两个县境内,至今还存有一些与陈抟有关的遗迹或传说。8 V& Q1 `$ C% a
?? 在今安岳县境内,与陈抟有关的遗迹中,有两处特别值得注意。3 d8 I) y" i3 r7 z& t. D' ^1 i
?? 1.陈希夷墓
) Q& W5 w# G1 W2 ?3 Y?? 在安岳县城关东一公里云居山上的真相寺后面,至今基本完好。陵墓坐北向南,墓基宽约17米、高约4米,为石砌;墓顶长15米、宽10米,为土丘,后部有一小石坊。墓的正面有石砌墓门,两旁有石梯可上墓顶。
4 x% R, h) e1 o& I: f" ]?? 墓门有石刻题额及对联,对联之间为《陈希夷自赞像》& D8 N( O+ K# o5 c1 Z* E- d& S
?? 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正统道藏本)卷47。《史记》卷65《老子伯夷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正义》引《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在今亳州真源县也。”
1 P. [/ }, {' r2 G# p  u: A??碑。门额刻“华岳归来”四字,两侧对联的文字是:“先生不必仍长睡,天下于今已太平。嘉靖癸酉①季春曾锡龄。”《陈希夷自赞像》系嵌入的一通石碑,高2米、宽0.92米。碑的中、下部刻陈抟像,上部有自赞和题款,文字如下:“陈希夷自赞:‘一念之善,则天神、地祗、祥风、和气皆在于此;一念之恶,则妖星、厉鬼、凶荒、札瘥皆生于此。是以君子慎其独。’洪武甲戌秋月重阳日安岳县迪功郎县丞陈观重建,教谕谢复恭敬书。”从这通《自赞》碑来看,此墓是明太祖洪武甲戌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重建。此后,于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年)又经培修,并于墓门增刻对联和门额。1 \, q' V) x6 Q* M' p
?? 墓门两侧的石壁上,还留有后世题刻。东侧石壁上刻字石高0.75米、宽0.50米,一些文字已风化剥落,可读者有:“戊午阆中陈口口书……秋中与王伟联句……■两非常体,双炉是化功。希夷留法像,道德可为宗。”西侧石壁上刻字石高0.75米、宽0.41米,文云:“陈螭庭游真相寺。石径半凌空,图南庙貌宗。千年丹灶冷,一洞碧树封。有衲谈禅学,无人得静功。残碑铭慎独,瞻拜问遗踪。结伴访仙踪(?),登临到口下,幽篁三殿外,有佛半岩中。龟鹤留神迹,丹炉候火功。②希夷真口(像?)口(在?),赞语实儒宗。”“题陈希夷先生像。太极由谁剖判先,诸儒理学口相延,蛰龙有决原非幻,伏虎无心也自然。袖卷白云游华岳,手招明月口江天。还山有诏常高卧,何只称为碧洞仙。咸丰八年重九日成口伟口王之杰题。”
% J0 p9 `! l8 g2 J; C8 O?? 这座墓葬是否为陈抟的真身,目前还无从论说,但值得注
* O' V, U* l7 s! f5 r?? ①此处纪年有误,嘉靖年间无“癸酉”年。
+ R; |  A3 W- B% C?? ②云居山至今仍留有石刻“龟”、“鹤”两个大字,相传为陈抟所书;又据当地相传,云居山上有陈抟炼丹的丹炉。
, h! @9 A8 K# f' u??意的是:第一,现存陵墓是洪武二十七年重建,则此墓的初建当早于此,至迟在元代已有。第二,墓的规模较大,且为县丞主持重建,在当时应是严肃庄重的事。第三,人们把陈抟墓修在安岳县,明嘉靖年问培修此墓时,增添的门额又有“华岳归来,,四字,足以说明修墓者以及安岳县的一些人,确认陈抟的里籍是普州,云游各地,死后又落叶归根还故里了。
4 J& Y% a/ A+ H* P1 A5 G" Q* E?? 2.陈抟坝
% ~' t4 }3 R# I! e9 J. B1 j* l. l?? 《(道光)安岳县志》载:“(安岳)城东明时掘得宋碑一通,载地名‘陈抟坝’,有希夷祠,祠倾而碑与诗尚在,诗有‘一睡三十年’之句。”①据当地同志介绍,今安岳县城关南15公里思贤公社境内,有古地名“陈抟坝”。( o% o# e0 O( I4 E
?? 除上述两处重要遗址外,至今在安岳县还有不少相传与陈抟相关的遗迹,如“希夷炼丹处”刻字②、希夷池③、翰林洞④等等。
) I; K2 ]" ^# l+ L) g& |2 x?? 以上现存于安岳县的有关陈抟的遗迹,有的显然是附会之说,但“陈希夷墓”、“陈抟坝”则是具有相当价值的材料。它表明元、明时期,安岳地区无论官府或民间,均确认陈抟的里籍是在普州境内,而不在亳州真源。这种看法是与宋代一些人5 s( G0 v# Z+ f; _2 ]4 `; g! D
?? ①[道光]《安岳县志》卷11。) J5 o* @4 F& H$ h; v& c- P
?? ② [乾隆]《安岳县志》卷6云:“今邑云居东峰尚有丹灶、丹井,其(指陈抟——引者)遗迹也。”笔者实地考察时,在云居山未见丹灶、丹井,但在陈抟墓后岩石上存有“希夷炼丹处”、“图南仙迹”等刻字,镌刻年代不详。0 X; t" H1 D# s5 s/ c4 _. n. Y& c: m
?? ③据(乾隆、道光)《安岳县志》载,在安岳县署后有一水池,名希夷池,又名方池,“传为希夷所凿”,“陈希夷植莲其中”。此池故迹今已不存,当地同志说在今安岳县人民政府办公楼一带。
% }  g" Q- [, o5 I# n?? ④翰林洞,据(乾隆)《安岳县志》卷2载,“故老相传以为希夷所凿”,后彭乘知普州,尝游于此。彭乘后为翰林学士,故此洞得名翰林洞。至今仍有一洞名此,在安岳县人民电影院后岳阳溪对岸。6 ^1 A" R' v8 M
??的看法一致的。至于“希夷炼丹处”、“希夷池”、“翰林洞”等,虽为附会之说,然参以其他资料则不难看出,正是因为陈抟是普州人,才会在安岳县有这些传说。
2 B& J; y. X! l& l?? 关于陈抟的出生地和故宅所在,《舆地纪胜》载:“天池,在安居县之崇龛镇,陈希夷所生之地。…‘希夷故宅,在安居县崇龛镇二里。国初即其宅为灵山观,宣和中赐额‘钦真’。”①在这里它明确指出,崇龛镇(即宋初崇龛县治)是陈抟的出生地,其故宅仅距该镇二里。因此,要弄清陈抟的里籍在普州境内什么地方,必须弄清崇龛县治之所在。5 ^- g1 \+ N! e1 U& Z- J
?? 长期以来,有不少人确认陈抟是普州崇龛人,并指出崇龛在今安岳县境内,或确指县南45公里象王山古龛寺、县东南15公里的观音寺,或笼统地说崇龛在安岳县境内。笔者认为,古崇龛县治不在今安岳县辖区。
' A+ y# e0 L/ M4 L5 Z. u?? 唐、宋史籍中关于崇龛县治的记载是明确的。《元和郡县图志》于“普州”云:“崇龛县,下,西至州一百一十里。隋开皇三年于此置隆龛镇,大业十二年于镇置县。先天元年改为崇龛。因崇龛山为名。崇龛山,在县西三里。”②《旧唐书•地理志》于“普州”云:“崇龛,后周隆龛城,隋隆龛县。旧治整濑川,久视元年移治波罗川。先天元年为崇龛。隆龛山在县西三里也。”③《太平寰宇记》载:“废崇龛县,在州(普州)东南一百里。后周置隆龛戍,隋为隆龛县。旧治整濑川,唐久视元年移居波罗川。先天元年改为崇龛县,皇朝并入安居。隆龛山在县西二里。”④《新唐书.* a" z( m5 a' M- [& N
?? ①《舆地纪胜》卷15801 K* |7 z/ r7 q5 z# n0 M
?? ②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33。; F) _& x- e# X( M6 h& `
?? ③《旧唐书》卷41。
8 i3 m- Y9 f% J& M! C- z- c?? ④《太平寰宇记》卷87。
6 t3 d: k, F! A% o! h' A9 |4 |??地理志》、《舆地广记》于崇龛县并作“武德三年置”①,按《舆地纪胜》考订,武德三年(620年)为重置,非初设。② 《舆地广记》、《舆地纪胜》并作“乾德五年”废崇龛县为镇,并人安居县。③从这些记载可以了解崇龛县的沿革,隋开皇三年(583年)设隆龛镇,大业十二年(616年)于镇设隆龛县,唐先天元年(712年)因避唐玄宗讳改为崇龛,宋乾德五年废县为镇并入安居县。则崇龛县设于大业十二年,最后废罢是在乾德五年(967年),共三百余年。崇龛县治之所在,西距普州州治(今安岳县城关)50公里或55公里,小地名波罗川,治西1公里或1.5公里有崇龛山。
. V9 A' }. t# [+ b9 i6 |& a3 Z- C' x5 U?? 《(民国)潼南县志》于该县沿革写道:“大业初,废府(指仁寿二年设置的遂州总管府),改称遂宁郡,领青石、长江、方义三县;又分置崇龛县,故址在今崇龛镇。”④经笔者和潼南县的同志一道实地考察,古崇龛县治的旧址,是在今潼南县光辉公社境内,但不在民国时期的崇龛镇(今光辉公社办公机构所在地)。
" `- c. |7 f' p; Z% R?? 今潼南县城关西31公里光辉公社驻地,旧名崇龛镇,又名会龙场、漏孔场,位于姚市河与琼江的汇合处,是遂宁、安岳、潼南三县交界的地方。直到解放初期,在这个场的场口仍挂有一块金字大木匾,上书“崇龛巨镇”四字。但这里并非《(民国)潼南县志》所说的古崇龛县治所在地。+ U, m/ Q: q. n) @4 ^
?? 《(民国)潼南县志》于“崇龛废县”下写道:“隆龛山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5: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Re:评说潼南之----请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宣传(從陈抟老祖谈起 ..

(民国)潼南县志》于“崇龛废县”下写道:“隆龛山,& H5 ]2 J. u: H4 m/ Y8 M8 r! E
?? ①《新唐书》卷42;《舆地广记》卷31。
9 T4 A& o3 O7 J5 e$ w?? ②《舆地纪胜》卷158。6 J1 r; J: [' L, i) |1 l
?? ③《舆地广记》卷31;《舆地纪胜》卷158。- t, B7 y# ~, v: }
?? ④[民国]《潼南县志》卷1。0 S" ?, W, A- R: \1 M6 D0 |1 w1 ?; X
??一名明月山,俗又呼为漏孔山云。”①此山今名明月山,山不大,但突兀于两条河之间。原来较高,因20世纪50年代开山采石,现存高度约为原高的三分之二,相对高度约四五十米。据介绍。过去此山树木葱郁,蓑草密茂,犹如长毛狮子雄峙。故又称为狮子坡。开山取石前,山的西坡顶部有石刻“明月山”三个大字,远至5公里以外都能看见。明月山即古之隆龛山、崇龛山。按《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载,崇龛县治在崇龛山东面二三里,但今光辉公社驻地(即民国时期的崇龛镇)其位置却在崇龛山(明月山)的正西约0.5公里处,显然与史载不合。又当地世代相传,现在的崇龛镇是清朝初期从另一个地方迁来的。因此,要弄清古崇龛县治的确址,必须在崇龛山(明月山)的东面去考察。7 z# Y' z3 x+ B+ ], ?& `3 ?
?? 笔者在潼南县见到光辉公社写的一个材料,它说:“光辉,旧名崇龛……场东明月山,巍然屹立,山腰有石缝,高约一丈,宽可二人并行,又称漏孔山。……(光辉)又称会龙场,‘文化大革命’中改光辉……旧址原在九大队瓦子堡,称史家镇,距公社约三华里,清初被焚毁,化为灰烬,乃在今公社建立市镇。”这个材料提供了古崇龛县治的重要线索。据介绍,瓦子堡在明月山之东,与史籍所载古崇龛县治在崇龛山(即明月山)之东的方位一致,我们遂重点考察瓦子堡一带。/ G& `+ a* q; ]+ Z0 {
?? 瓦子堡系一小山丘,因山丘及其附近几十亩田地里有许多瓦块而得名。又名史家镇,据说是因明代这里出了一个姓史的进士而有此称。瓦子堡的范围,包括今光辉公社九大队第一、二、三、十一、十二等五个生产队,幅员约1000亩,其中可
0 g) G, C- O7 D?? ①[民国]《潼南县志》卷2。
: w9 A: `0 n3 Q; @8 Q) Z8 K2 w??耕地约800亩左右,中心地带在九大队三队,有几个相当大的平坝。其中心地带,南面濒临琼江(距江近一公里);西面约一公里为明月山;有一条小河(现名拱桥河沟)穿过,流入琼江。
# k5 p% D: `- R8 |. c0 L?? 经过实地考察,笔者认为瓦子堡就是古崇龛县治所在地。
, C4 }- L6 J1 H?? 第一,这里濒临琼江,且为古代从成都到重庆的东官大道的必经地,有水陆交通之便。《旧唐书•地理志》说,崇龛县“旧治整濑川,久视元年移治波罗川”。所谓“川”,或指河流,或指平坝,而“整濑”、“波罗”之名已不可考。瓦子堡濒临琼江,又有几个较大的平坝,符此地理条件。
+ B9 t- H9 Y3 H1 w' L, t( q  W?? 第二,在历史上这里曾是居民汇集居住的地方。实地考察时,我们在坡地和坝田中,都见到仍有不少瓦块、陶片,当为过去筑房之所。据当地社员介绍,至今瓦子堡一带还留有一些老地名,如铁匠沟(在一队)、较场坝(在一、二队)、马道子(在四队)、庙子坡(在三队)。近些年来,他们耕地时,还常常挖出地基石、阶沿石等。
! o" C/ f8 l6 r( C/ i?? 第三,当地世代相传,今光辉公社所驻场镇(即民国时期的崇龛镇),是因瓦子堡被火焚后迁过去的;过去挂在这个场口的那块“崇龛巨镇”的金字木匾,也是从瓦子堡拿过去的。  g# ]) G  ?; E' o" ]
?? 第四,特别重要的是它距明月山(崇龛山)的方位和里程。《元和郡县图志》说,崇龛县西至普州55公里,“崇龛山在县西三里”;《太平寰宇记》说:“隆龛山在县(废崇龛县)西二里。”瓦子堡的位置在明月山的正东,其中心地带距明月山1公里左右,也在安岳县城关(古普州治)东面约55公里的地方。方位、里程皆与史籍记载相合。
6 Z5 }) M- u0 c* h" ^8 [?? 因此我们认为,古崇龛县治所在地,不在今安岳县境内,也不在今潼南县光辉公社驻地(民国时期的崇龛场),而是在今光辉公社驻地东面1.5公里处的九大队境内,小地名瓦子堡。& H  S2 F( x6 ~
?? 有论者把陈抟出生地确定在今安岳县境内的观音寺(即龙西公社所在地),其理由一是“因观音寺距崇龛镇不过30里,古定属崇龛镇区域”,一是“特别重要者以有明代‘希夷故里’碑碣尚存”。这个说法也失之笼统而欠确切。
  K$ P! G4 |/ L. |/ |7 x?? 如上引《舆地纪胜》所载:“天池,在安居县之崇龛镇,陈希夷所生之地。”“希夷故宅,在安居县崇龛镇二里。国初即其宅为灵山观,宣和中赐额‘钦真’。”天池,已不可寻。当地社员说,明月山上旧有斗碗口大的一股清泉,泉前有小池,是否即为天池,不敢推断。至于“希夷故宅”,今亦不可寻其址,但《舆地纪胜》明言“希夷故宅”距崇龛镇(即崇龛县治)1公里,当在今瓦子堡附近。以现在的行政区划而言,光辉公社辖境仍为遂宁、安岳、潼南三县交界地,但光辉公社与安岳县交界处,自公社驻地算起,向西最近处有7.5公里,因此“希夷故宅”不会在今安岳县境内。至于安岳县境内有“希夷故里”的记载,不足为怪。因为,崇龛县既属普州,而安岳观音寺一带又近崇龛或即属崇龛县境,可以泛指“普州”或“安岳”为其故里的。正因此,在今安岳县城关一带有“希夷墓”等遗迹也就是自然的事了。但是,要确指陈抟的里籍,既然明言“崇龛”,其故宅又只距崇龛l公里,当然就只能是今潼南县境内。2 W$ v* L& S/ S
?? 实地考察中,我们还在光辉公社听到一些有关陈抟的传说,备录于下:“陈抟是崇龛人。明月山的东侧山顶有仙人洞(按因开山取石,今已不存),高约七八尺,深约二三丈,宽一寸多,陈抟老祖就在那里修道炼丹。”“‘明月山’三个大字就是陈抟亲笔写的。”“陈抟在明月山修道时,每天都要到山下一里多路的桥下,同那里铁盔寺的长老下棋,这座桥还在,名叫会仙桥(在今十一大队一队境内)。”“陈抟是从崇龛到武当山、华山去的,临走时还把有些东西丢在八角井里(此井仍存,距会仙桥约20米)”。“陈抟在崇龛的时候,见到一个老太婆很穷,就给她一些米,叫她撒到一口水井里。从此,这井水就变成酒,老太婆卖此致富。但她不满足,当陈抟回崇龛时,又去找陈抟,说酒是有了,却没有酒糟喂猪。陈抟说:‘天高不算高,人心节节高,凉水把钱卖,还嫌酒无糟!’于是井水再也不变成酒了。”当然,这些传说是不能作为信史稽凭的,但它却表明了在崇龛县治所在地,长期流传的这些有关陈抟的传说,绝不是偶然的,而与陈抟的里籍在崇龛县有关。) F8 T+ u) u$ C; @  x! b
?? 综上所述,“亳州真源”、“华州”、“洛中”等地,只是陈抟的寄籍之所在,人们可以把陈抟称为“武当真人”、“亳州真仙”、“华山道士”,但陈抟的里籍应该在“普州崇龛”,即今四川省潼南县境内。近千年来,那种认为陈抟是“亳州真源人”的传统说法,应该加以澄清。1 V3 H5 n  X4 j1 Y/ [5 E% g
??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5: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Re:评说潼南之----请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宣传(從陈抟老祖谈起 ..

  周敦颐以《太极图说》和《通书》两部易学名著而奠定其“理学开山”的地位,这一成就的取得,有赖于四川学者陈抟治《易》的影响。陈抟是否为蜀人,学术界尚有争议,主要有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说和普州崇龛说。笔者倾向后者,并主张崇龛在今四川潼南县境内。〖 ZW(DY〗胡昭曦《陈抟里籍考》,载《四川文物》1986年第3期。陈抟博贯三教,精研易学,是宋易象数之学和图书学派的创始人,他虽然建立的主要是以道教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但其治学路径和学术思想确实给予宋代学术发展以直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周敦颐阐述理学思想的太极图,就渊源于陈抟。?
, X- N8 t1 G2 Q7 u  周敦颐太极图是如何源于陈抟的呢?目前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通过陈抟的直接传授,南宋朱震就说:陈抟以太极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周敦颐。这个传承顺序并不可信,已为多数学者所抛弃。二是对陈抟无极图改造而成,如明末清初黄宗炎认为周敦颐太极图是对陈抟无极图“颠倒其序”而成。学术界多采此说。三是认为陈抟既传无极图,又传太极图,周敦颐根据“二图本一、一图二义”的规律,合二为一,转以阐述理学思想。束景南《周敦颐〈太极图说〉新考》,载《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持第二、三种意见的一些学者在排除朱震说法后,还力图寻求周敦颐获知陈抟易图的其他途径,其中所得陈抟→张无梦→陈景元→蒲宗孟一线很值得注意。周敦颐于宋仁宗嘉?元年至五年(1056—1 060)入蜀为官,签判合州(今四川合川)。在此期间,他与当地及附近学者交游往来,阆州( 今四川阆中)人蒲宗孟就是其中的一位。周敦颐正是在这时与蒲宗孟建立了姻亲关系,《周子年谱》记:“左丞蒲公宗孟,阆中人,……从蜀江道于合,初见先生(周敦颐),相与款语,连三日夜,退而叹曰:世有斯人欤!乃议以其妹归之,是为先生继室。”蒲宗孟也是位好道之士,与陈抟再传张伯端、陈景元均很友善。陈景元师从张无梦,得陈抟之学精髓。陈抟易图是可以通过张无梦、陈景元、蒲宗孟的递授关系而传给周敦颐的。前揭束景南一文,另可参阅姜广辉《理学与中国文化》第62—6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ZW )〗这样,周敦颐太极图不但取法于陈抟易图,而且还可能通过蒲宗孟而与陈抟具有比较直接的授受环节。? / p+ S' _% O$ i* O
  周敦颐既获得了陈抟易图,也继承了陈抟以图代文的解《易》方法及其部分思想,所著《太极图说》,本之《周易》,既描述了太极→阴阳→五行→万物(人)的宇宙生化过程,又描述了万物(人)→五行→阴阳→太极的万物复归过程,实是对陈抟易学的宇宙生成论和内丹修炼法的继承和发展,只不过周敦颐旨在归本儒家,宣扬仁义,提倡主静,期于成圣,即周敦颐已突破陈抟道教易学系统,而属于儒家解《易》系统了。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所表达的宇宙生成论和主静修养法,在他的《通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并为后来理学家所继承和发扬,成为理学的重要表征。? 5 {% r$ ]) g; r: B, T8 W8 O7 }
  周敦颐在北宋的学术地位不高,他的易学在当时的四川也影响不大,但还是有一定的传播,其中与其交游往来的讲友吕陶和以其为师的门人傅耆、张宗范所得为多。成都人吕陶是当时熟知周敦颐学术思想的少数几人之一,他在《送周茂叔殿丞并序》中说周敦颐“志清而材醇,行敏而学博,读《易》、《春秋》,探其原文,简洁有制”(《净德集》卷29)。吕陶就继承了这一简洁学风,治《易》“以简易为宗”,注重探其大原,得其至要。遂宁人傅耆“从周子游而接其议论”,不但多次面谒周敦颐,还长期通过书信往来讨论学术,所著《同人卦说》便得到周敦颐的教正。傅耆《与周敦颐书(四)》,载《全宋文》第42册,巴蜀书社,1994年。合州人张宗范有文有行,周敦颐名其所居之亭曰“养心”,并告以达道成圣的要旨。张得其施教,著《养心亭题说》,大致与《通书·圣学章》相表里,并得到南宋朱熹的厚爱,收载入《通书附录》之首。魏了翁《鹤山集》卷44,《合州建濂溪先生祠堂记》。?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6: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Re:评说潼南之----请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宣传(從陈抟老祖谈起 ..

关于怪易鼻祖陈抟, H! J9 \4 i  f0 i; @

, M+ M# t/ \3 M" e% Z9 n0 C$ i1 K / b3 |* i) h) v, _! \
& X2 b8 T% N$ U+ B
世界风水在中国  中国风水在杨公
% Q8 [$ E0 k- ?5 P# w
2 J* F' R( n5 Q' p: S3 l杨公风水在窦州  窦州风水在怪易
+ W+ `" {- Z) _( w) E4 t0 _: u1 P7 ^+ a' s+ m+ ^

6 i9 m: }$ h2 W8 w( Y3 p4 Z, Z7 I) [# n0 r; d
    陈抟:五代宋初人。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东)人;一说普州崇龛(今重庆潼南西境)人。生于唐末,“怪易”鼻祖。  o' R* x, d( Y( a9 z% S
( ^5 \4 a% ^  v
    按《曾氏家谱-杨公传略》所载,杨公生于大唐太和甲寅三月初八日戌时,祖籍广东省信宜市,官拜光禄大夫之职,掌琼林御库,因黄巢之乱,遂携秘籍弃职云游。后经曾文迪传至陈抟(华山道士)、邵雍、赖布衣等。陈抟除继承了杨公的风水衣钵外,还创立了其它绝学如怪易体系等。
$ I2 G8 ]; o8 Y1 z* u! F+ J( `8 _2 W
风水中的一段千古公案,在宋代以前先天八卦是大众不知道的,大家接受的只是后天八卦,后经陈抟老祖泄密先天八卦之后,引来近千年的真假争辩,直到挖开安徽的一个古墓,看到汉代的占卜式盘上已经明确有先天八卦,争论才算结束。说这个故事,我是想说在陈抟老祖公开先天八卦之前,世人根本不识也不会用先天八卦,所以可以十分肯定地说,真正的风水预测秘笈,是掌握在我们的陈抟老祖身上。
, g1 l" }) a9 T  ?8 x( o
2 i: X- q. S: w    陈抟老祖创立了与当时风水、预测格格不入的的“怪易”,因为据说是天授的,且应验极高,不为一般人所知,因此,按照祖师的要求历代均一线单传。讲到这里,可能有人问:既然是一线单传,为什么金佛居士要收门徒呢?这个问题也有不少易友问过,其实,金佛居士对怪易风水的传授只是怪易其中一部分,并且经怪易师父同意后才对外作适当的公开传授的,但最后得到金佛居士全部传授的,也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衣钵传人。
) `0 h' ?8 g# ?* n/ F8 X8 b5 Y4 r+ s. R* D
    怪易是中国民间绝学,自从金佛居士在报刊上略作披露后,在全国反响很大,很多易友要向金佛居士学习,经请示怪易老人,他同意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公开,不是全部公开,例如怪易预测,怪易老人就暂时不允许对外传授。对于怪易的入室弟子,怪易老人要求也十分严格,提出宁缺勿滥,到目前为止,被金佛居士拒绝成为入室弟子的易友就有近百个。0 w' g2 Y6 l+ I

3 @1 r4 ~& s9 U; C' i  p& _    陈抟老祖创立的“怪易”怪,陈抟本人更是一个大怪人。                                                           
/ n/ a9 x  \6 F2 P0 z' C* V) o! `, F: J# d" K( D* A4 O# L1 b

( O" L8 ?) `( s( ~5 R! B& _1 b! i. x" u0 U; R$ b* o8 Z
    第一怪:陈抟的出生怪。' B. F7 t4 E9 D* C
7 b& @" a; u3 e/ W0 R
    据说陈抟的出生和孙悟空有点像,都是没父没母凭空出世,孙悟空是从石头中崩出,陈抟是软体球形物中裂出,当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要把这个软体球形物煮了吃的渔夫又怕又喜,认为这是上天赐给他一个男婴。+ B7 [0 I  Z% @7 Q; o
+ X3 E5 `) Q0 c
    陈抟的成长也是一路奇迹,他四五岁的时候就能在河里游泳了,十五岁己通晓儒道经典,并且能做到过目不忘。
' r. Z, I4 K0 K3 P$ L) I  C* r
9 w7 N$ @/ O$ v6 ^    第二怪:陈抟的死怪。4 p& A4 p! R1 @  f, j: ?( @

7 E* b& v( d! Z, H8 n- B    据说陈抟死前,曾让弟子花一年多的功夫凿了一个石室,后长眠于此。生前还向皇帝上奏说:“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己于今月二十七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0 [/ y( d- K8 }, L$ u

( W% ]3 Q0 Z+ Z  t第三怪:陈抟的寿命怪。
7 i5 g* X3 \$ Y0 |# b% _% ^) v' H  q3 O# P
    据说陈抟的寿命达118岁,并且无疾而终。孔子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古代,人们有七十岁寿命是非常少的,因为当时生活条件差,不象现在七八十岁是平常事。因此,他的寿命相对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在当时又是一大怪。: C8 h" M7 O7 `. D

) ]3 t# ]9 H5 \- `& Q3 R: `% g% E# |    第四怪:睡觉怪。
! c! Z- e+ |5 T' k$ e/ {9 c* P& F9 o9 L7 x
    所说他一睡就是一百多天,堪称古今一绝。
/ |. W  x8 Y' D) d2 d
2 h$ p% d* g# C- u6 P3 W4 D% E    第五怪:性格怪
7 ^% R' W! B0 F0 `' B' D" L% ]2 v5 P# U8 l) W: \5 _
    他一生不想做官,皇帝求他也不想做。这与现在跑官卖是截然相反的。
3 o" H" g3 j' o9 g2 x& ^. \) w) {/ t
        (转帖)
发表于 2009-4-22 20: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Re:评说潼南之----请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宣传(從陈抟老祖谈起 ..

糊涂歌 \\M$e#^g  
4 P3 d' H) ?$ }4 ]3(?V!y{@  3 R. U; X2 d* S2 ?) X8 F, e0 _- ]
  糊里糊涂度年岁,糊涂醒来糊涂睡。 :'hc&wk`  ; J6 Q* M: E- P' ~$ w
jTSN`R9@  " Y6 P2 w* }' l6 o6 c1 u
  糊涂不觉又天明,复向糊涂埋心肺。 YCMXF#1  
" e8 \8 Y9 W1 l0 P{S l#z }@s  
2 f/ C$ s- w7 t+ F! ]5 \4 e  明明白白又糊涂,糊涂饮酒糊涂醉。 Z+8Q{|Ev  
- ]7 H8 I" q0 {" |x`3F?[#l  / j# S0 r6 O: Z) \  u& j
  世人难得不糊涂,独我糊涂有真味
发表于 2009-4-22 20: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Re:评说潼南之----请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宣传(從陈抟老祖谈起 ..

眼睛都看花了 [s:374]
     
发表于 2009-4-23 10: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IP:江苏苏州

Re:评说潼南之----请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宣传(從陈抟老祖谈起 ..

呵呵,长见识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12: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Re:评说潼南之----请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宣传(從陈抟老祖谈起 ..

希望潼南政府能引入合作者對陳摶拍一部電視或電影,或者出一部有關研究陳摶的書籍!
     
发表于 2009-4-23 15: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深圳

Re:评说潼南之----请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宣传(從陈抟老祖谈起 ..

阿杜辛苦了,不过这个要怎么让ZF部门知道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