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地理位置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 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市内有钱塘江、东苕溪、京杭大运河、萧绍运河和上塘河等江河。钱塘江水系包括新安江、富春江。新安江水库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水库,库区面积57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78亿立方米,库区内有大小岛屿1078个,故又称"千岛湖"。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面积5.66平方公里。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市西南部的主要山脉为天目山、白际山、千里岗山,东南部为龙门山。临安市西部与安徽省交界的清凉峰。
杭州历史
杭州历史悠久,自秦时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杭州古称钱唐。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民国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从此揭开了杭州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2003年的杭州经济
综合实力
2003年,战胜非典、高温和缺电影响,杭州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生产总值(GDP)突破两千亿,达到20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连续十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是1996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副省级城市第三、全国大中城市第八。三次产业构成为6.1:51.6:42.3。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3.27万元,比上年增长13.9%,按现行汇率折算达到3950美元。200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329.71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0.39亿元,增长31.3%。
农 业
2003年,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7亿元,比上年增长7.5%。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52:48调整为46.2:53.8。都市农业得到较快发展。茶叶、花卉苗木、水产品、节粮型畜禽、蔬菜和竹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和水果、干果、蚕桑、药材和蜂业等“五大特色产业”共实现产值12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67.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年末全市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626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7家,连接本地农户57万户。农村税费改革积极推进,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全面推行。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水涛庄水库建成蓄水,分水江水利枢纽、华光潭水电站等十大水利工程进展顺利。
农村信息化建设
积极实施“杭州龙网”下乡进村入户工程,全面完成了“杭州龙网”区(县、市)分中心数据库和区(县、市)信息服务中心建设;逐步推进乡(镇)、村农业信息服务站、点的建设,全市所有乡镇的农业信息服务站都已基本建成,完成1616个村农业信息服务点建设,占全市总村数的35%。
安全食用农产品管理
在省内率先以农业地方标准形式制定出台了《安全食用农产品加工企业认定规范》,积极开展对安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认定,共认定37家市级安全食用加工企业,从生产环节上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各级农产品检验检测站点建设,从流通环节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2003年,农业部组织的对杭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四次抽检表明,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49100”帮扶工程
2003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新一轮“49100”帮扶工程,着眼于帮扶带动增收,采取集团帮扶、产业帮扶、行业帮扶、教育帮扶、选派干部下放帮扶等一系列新的帮扶手段和措施,帮扶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市级“49100”帮扶工程已确定项目407个,概算总投资1.55亿元,其中市级帮扶集团(含财政)到位扶持资金3358.71万元。通过帮扶,增强了我市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
工 业
2003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128.18亿元,增长33.3%,工业产销率为97.8%。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技术产业总产值472.56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全年工业更新改造投入23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7%。纺织、化纤、橡胶、钢铁、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等传统行业实现总产值增幅均在30%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59.54亿元,利润194.1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0.8%和33.5%。
五大支柱工业
杭州制造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制造业体系。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及食品饮料等五大支柱产业主导作用明显,已具备相当的市场竞争力,其中以“信息港”、“新药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
中国女装看杭州
杭州将品牌女装作为发展都市工业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杭州有女装生产企业1000余家,总量居全国主要服装产区之首,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近200个。以万事利、喜得宝、西湖达利为代表的丝绸女装生产企业和以蓝色倾情、浪漫一身、江南布衣为代表的品牌女装生产企业声名鹊起。杭州正致力于加快发展女装产业,真正实现“中国女装看杭州”。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总体实现较快增长。受非典影响,消费品市场一度低迷,但随后出现强劲回升,200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市区增长12.2%、县(市)增长13.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08.94亿元,增长13.1%;餐饮业64.42亿元,增长8.9%。连锁超市继续发展。年末全市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餐饮企业60家,连锁门店975个,年零售额达到92.5亿元,比上年增长40.1%。
商品市场
2003年末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693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101个,消费品市场592个。全年商品市场成交金额934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成交金额亿元以上的市场有67个,10亿元以上的有14个。
商业特色街
2003年,杭州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取得新成效,购物和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杭州的商业特色街区主要有: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南山路艺术休闲特色街区、丝绸特色街区、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区、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信义坊商业步行街区、梅家坞茶文化村区、湖滨旅游贸特色街区等。
旅 游
非典疫情对我市旅游业造成较大损失。下半年,随着非典疫情的缓解,旅游业明显回升。2003年旅游产业增加值126.4亿元,比上年增长6.7%。接待海外游客86.1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8.5%;接待国内游客277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旅游总收入325.9亿元,增长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