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8294|回复: 39
收起左侧

潼南“三绝”——金佛、卧佛、石蹬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3 17: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东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记得还是10多年前,我与杨益言先生,应邀前往我市西北部潼南县,出席一次文学座谈会。县文化局、文化馆的丁艾等文学朋友,盛情地接待了我们。
    那时,正处于新时期曙光初照,文学伴随解放思想的呐喊,还在庄严、神圣的殿堂受到广大读者的膜拜。无论是专业作家、业余作者,或是同好的朋友,对文学都是那样的至爱精诚、一片痴心;多一份执著进取,少一份调侃起哄。所以,座谈会开得十分认真、成功,宾主双方都表达了同样的虔敬,同样的热情。
    “我们潼南属‘扁担’的,只有这一条街,像是微型诗只有一行。”座谈会结束后,丁艾领我们游览市容,他指着破旧狭窄、人流熙攘的长街,充分发挥着诗人的想象,“焉知10年、20年后,这一行古老的诗句,不会发展成一部辉煌的立体交响诗?”
    “那你丁艾先生,就是这首交响诗的作者之一了。”杨益言不无风趣,首肯了年轻诗人形象的比喻。
    潼南这惟一的“扁担”街,也真够长的了。我们随丁艾漫步很久,才步出城墙、城门不复存在的西门,朝坐落于涪江岸边的定明寺走去。
    “定明寺里,有尊始凿于唐代的古老贴金大佛。”丁艾向我们介绍,恳切的语气里透着分外自豪。
    “这尊金佛不简单哪!不单造像的年代久远,且在造型艺术上也是巴渝一绝。”杨益言赞不绝口,他肯定不是第一次来到潼南,且对定明寺情有独钟。“要知道,这可是走遍神州无处寻,可称天下第一的‘中华金佛’……”
    是吗?我让杨老抛出的迷所吸引,益发感到这尊尚未露面的“金佛”玄机莫测。
    丁艾手指石凿阶梯旁的陡峭石壁,摩崖石刻凸雕着三尊神态逼真、表情生动的佛象。“看!这就是定明寺旁古老著名的‘西方三圣’,也是唐代石刻匠人的艺术杰作。”
    可不,据我这门外汉的观察,这三尊佛像虽极赋唐代风格,许是受南方“丝绸之路”与“小乘佛教”影响,在人物造型与形态表现上,都与北方同时的石板刻造像,神形迥异,特色独具。
    杨益言从“西方三圣”佛像下,接着一步步继续数念着,领我踏下这宽宽的傍崖石阶路,其诡秘的神情,奇特的举动,仿佛是在向我暗示:这脚下的石板阶梯中藏有奥秘。
   “是,是的呵。这依崖而开、从山上通向江边定明寺的石板阶梯,共有42级。下面其中有7级格外特殊,脚步踏下去时,一级级能产生7响不同音调的回声,俗称为‘七步弹琴’。真是妙极了!”丁艾走在杨老身后,大声予以说明,倒让我备感惊讶。
    “听、听!从这一梯起,开始有回声了。”此刻的杨老,却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样,显得童趣十足,稚气万分。他顿脚上下用力一步步踏响石板阶梯,一边侧耳倾听,一边对我呼喊,“你听见了吧?有回声……硬是‘七步弹琴’哩。”
    我亦步亦趋,如法炮制,也在这奇妙的7步石板阶梯上,来回上下踏动,竭力踏出声响,果然能听到清晰回声。哟!确乎是妙绝神奇,让我们这些来访的客人赞叹不已。同时,也让我联想到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当然是同一原理:这7级阶梯石蹬,与一侧的石壁或对山的石崖所产生共振的原因吧。
    丁艾先生向我们准确阐释:“据《潼南县志》记载:这定明寺畔的‘石蹬琴声’,建于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为寺僧中的能工巧匠,依据地形与回声原理所砌,一时轰动巴渝,折服了众多善男信女。若论它形成时间,比北京天坛回音壁还要早100多年。”
    我与杨益言怀着兴奋与满足,朝一旁著名的唐代“定明古寺”走去。
    寺庙,建筑于江岸的高崖前,面对着滚滚的涪江。就像是乐山大佛依山而坐,脚下是东去的江水的格局。这定明寺中巨大的“金佛”,也依山面水而坐,只是头顶身外,加盖了一重遮风避雨、金碧辉煌的殿堂阁字。
    我们一行跨进大殿,只见偌大一尊依崖、切壁凿雕的贴金大佛释迦牟尼,巍巍然端坐在高高石刻佛龛上,全身金装,光彩眩目。这尊“金佛”确实是唐代石雕中的精品、杰作。与“石蹬琴声”旁石壁上凸雕的“西方三圣”年代一样,故风格相同,手法近似,同样的面目端庄、神态和谐,比例匀称、衣纹流畅,透出南方“丝绸之路”与“小乘佛教”的影响,给人一新耳目的感觉。
    “正如刚才杨老所说,这是尊天下第一的‘中华金佛’。”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丁艾继续对我们阐释,语言极为风趣。“这尊石雕贴金大佛坐像,全身通高27米。故在巴蜀地域,他才算是仅次于乐山大佛的真正‘老二’。据《潼南县志》记载:此佛像诞生于1千多年前的唐咸通年间(公元861-874年)。那时,工匠只在崖壁上凿出佛首,后不知为什么缘故停工。有佛首就算是佛,就有香火。所以远在唐代,为了崖壁上凿就的佛首,僧众们就修建了这座定明寺,虔敬地予以供奉。”他耸肩一笑,诡谲地冲我眨眨右眼。“可不,就像人降世一样,头先出为顺产,唐代佛首顺利出现在涪江岸边,也许当年就是完成了的作品,如同今日雕塑中的一种‘先锋’派别,作为隐身的局部特写。可到了北宋靖康丙午年(公元1126年),由道士王了知募资继续凿刻,命工匠展开雕就佛身,与唐代的佛首互接相称、浑为一体;直至南宋绍兴壬申年(公元1152年),才为巨大石刻坐佛的全身嵌贴、饰金,一时成为盛事,传为佳话。”
    还是在丁艾先生的建议与导引下,我们驱车前往潼南复兴场的马龙山,去瞻仰可称为国中最大、世界之冠的“卧佛”。据丁艾先生详细介绍,此“卧佛”躺卧山脊,身长36米,体宽7.5米,头长9米,头东脚西、背南面北,向右侧身而卧,是一座依山势而凿雕的释迦牟尼的涅槃巨型造像。不过,这“卧佛”的“佛”龄最短,从公元1930年乡人集资开凿,到1932年最后完工,最多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算是一座赋有象征意义的巨大象征作品。不过,它在世界范围的佛教造像史上,则打破了一项记录:当时间进行到20世纪,世界与国内各地,早已停止了摩崖巨佛的凿造,可潼南这座巨型“卧佛”,可算是难得最贴近当代的一个例外。
    呵!到了,看见了。透过车窗玻璃,在夕阳金辉、天边彩霞的衬映下,半侧卧在马龙山脊这座硕大无朋的“卧佛”,此刻浑然印入了我们眼帘:它确实是近代石刻工匠、民间艺人的精心杰作。这些无名的民间作者(听丁艾先生说,那时还有个别人存活乡里),具有极高的艺术想象力与先锋意识。
    下车后,我们急切朝马龙山前扑去,寻找最佳位置,就近细细欣赏这座绝高水平的巨型近代“卧佛”:巨大的佛首,螺髻累累,慈颜善容,神态自如、安详瞑目,真个是大手笔得意之作,刻工精细,造型优美;而以下侧卧的部位,除胸饰、袈裟长袖、胳膊和手,为石工依山就势镌刻成型外,其余的诸如胸、腹、腿、脚……则是随着山脊峰峦的自然起伏,略加刀刻、斧凿而成,让其淡淡隐入、化进山石、树丛之中,给人一种肃穆、恬静之美的眷念,并留下无边的想象空间。
    “看见了吧?那佛首的眼窝一角,15年前长出了一株银杏。”顺着丁艾的手指,我们确实看到了佛首、眼边,有株远看不太醒目的树。“别小瞧那个眼窝,走近看有一张八仙桌大;而那株银杏树杆,少说也粗得过海碗的碗口。”
    “是吗!?”我与杨益言面面相觑、愕然无语。
    想不到潼南“三绝”竟是这——金佛、卧佛、石蹬琴
     
 楼主| 发表于 2007-3-23 17: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節選自王群生《老重慶叢書》

王群生,69岁,市文史馆副馆长,一级作家,我市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身患三种癌症,与病魔抗争17年。第一次1987年患肾癌住院期间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秀成与曾国藩》;1997年患结肠癌期间创作长篇叙事诗《红了樱桃,绿了芭蕉》;2004年患继发性肝癌,创作的全国第一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启蒙读本《少儿德育歌》,已发行120万册。
     
 楼主| 发表于 2007-3-23 17: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作者是一位值得尊敬,了不起的人



  
“争光贡献奖”王群生:一级作家与病魔抗争17年

时间:2005年03月06日10:15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我要揪错】【推荐】【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王群生,69岁,市文史馆副馆长,一级作家,我市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身患三种癌症,与病魔抗争17年。第一次1987年患肾癌住院期间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秀成与曾国藩》;1997年患结肠癌期间创作长篇叙事诗《红了樱桃,绿了芭蕉》;2004年患继发性肝癌,创作的全国第一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启蒙读本《少儿德育歌》,已发行120万册。

昨天上午10点,市三院老年保健中心。王群生的夫人钱佩芬正在整理病房。自去年5月王群生患继发性肝癌以来,病房就成了他们的家。

就在记者到的前几分钟,王群生拿到了他的CT片,初步结果显示,肝脏部位已消灭的癌细胞很可能已转移到肺部。这意味着什么,夫妇俩都很清楚。王群生笑着说,“人都有生老病死,我不怕死。”

拉开床头柜抽屉,王群生给记者看里面的三个纸盒子。纸盒子里整整齐齐装着很多小药包,分别写着“早、中、晚”。“10多年来,我每顿要吃20多片药,夫人代劳了护士的工作,每周把各种药给我分好,放在这里。这么多年,她是妻子、母亲、管家、保姆、护士……”

“我死后不开追悼会,不留骨灰,如果要留作纪念可以抓一小把,找一棵树撒下去,以后再也不要去看。”王群生说,夫人和儿子都不同意他的想法,但他打算写一份遗嘱,不同意也不行。

说这些话时,王群生始终爽朗地笑着,好像死亡与自己无关。在记者采访的不到一个小时内,病房里电话就响了好几次,有朋友问候的,有单位同事打来的,王群生始终爽朗而亲切,让人不愿相信生命也许会很快离开他。(记者陈静)
     
 楼主| 发表于 2007-3-23 17: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群生笑对顽症 患癌三次出书三部(图)
精彩专题

历史上的今天
造血干细胞专题
伦敦发生连环恐怖袭击
新党主席郁慕明访问大陆
伦敦获2012年夏季奥运主办权
胡锦涛出访并参加国际会议
让美丽的眼睛聚焦河南





发布时间:2004-07-30 14:55:01 来源:新华网击: 

  北京将评选抗癌明星和爱心家庭 癌龄5年可报名

王群生在病床上编写《新三字经》   

      17年,癌症三次“通缉”他,他都成功突围!并且,还一而再、再而三交出漂亮“答辩状”——住一次院,出一本书!

      “看,谁怕谁?”昨日,69岁的王群生得意地拿出一叠草稿——《未成年人德育三字经》。此稿是他患肝癌期间写的,重庆出版社准备近期推出。

      “我想,孩子们从小得读些适合他们的东西,可不能再出个马加爵了。”病床上的老爷子有个愿望,有朝一日,学龄儿童人手一本“德育三字经”。

      “都什么年代了还读《三字经》?”嘘!就知道有人会这么说。不过评论前,先看看老爷子是不是有说这硬话的底气。

      王群生是重庆文史馆副馆长,上过朝鲜战场,写了50多年的诗歌、小说,“一个很有学问的老头(自画像)”。

      5月中旬,对马加爵案深有感触的老爷子与精神文明办商定,为孩子们写德育书,防止马加爵悲剧重演。可没几天,他便被查出肝癌。

      别以为这会打垮老爷子。事实上,癌症对老爷子而言是家常便饭。最近17年,他已三次患癌。第一次1987年,肾癌,切除左肾后写出《李秀成与曾国藩》;第二次1997年,结肠癌,住院期间写了长篇叙事诗《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第三次是肝癌。最初,老爷子以为难逃一劫,结果伽玛刀手术后,嘿,精神不错!

      写书计划照旧。6月开始,老爷子要求护士每天早些输液。连续几个通宵,初稿出来,跟旧《三字经》篇幅相差无几,是“老汉板起脸教育娃儿的口气”——自己孙女可能不喜欢。既然孙女不喜欢,其他娃娃也可能不喜欢。

      改!接下来一周,老爷子站在孙女角度,换了副口气。这次,14岁的孙女刚读了开头——“五星旗,红似火,共和国,最爱我……”就连连点头。王群生大乐。

      王氏三字经既讲了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岳飞、王二协…又有现实内容——吸毒、赌博危害,保护环境的重要等等。“读起来一点不像念经,比学学生守则有趣。”这是一名小学生的评价。老爷子闻言笑得更欢,一点看不出肝癌病人的样儿。(记者/路易 实习生/彭怡冶 李峤 摄影/周舸)
     
发表于 2007-3-23 19: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惠州
顶起来.
发表于 2007-3-23 21: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深圳
衷心表示支持
发表于 2007-3-23 22: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上海
表示支持
发表于 2007-3-23 23: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我也来了解一下
发表于 2007-3-23 23: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深圳
好帖子,,谢谢一级作家王群生。。。
     
 楼主| 发表于 2007-3-24 08: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我有他一本專著,受益菲淺\,一位很重慶的本土作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