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亚洲周刊》专访黄奇帆:重庆经济五大创新抗危机
! H* W" j0 D4 ^# N9 X" g$ X4 I0 Y& ?
) M2 O" ]8 J$ N4 g
! r+ M( x2 e; X t8 L. y9 \3 @
+ R7 }4 Z4 }( n8 U* h【来源】:经典重庆 【时间】:2011-8-31 15:05:41
3 J- w% S1 D# c2 H- h7 ^ _7 |. O$ K
[
, ~6 ~9 R1 _6 Q1 S; j6 a . w3 D1 w# }+ v/ x
专访:重庆市长黄奇帆 3 G" `4 L4 B7 z0 \8 P
重庆经济五大创新抗危机 : r w9 F% _7 k" ^6 u V. l/ u
金融危机以来,重庆经济飞速发展,吸引郭台铭鸿海等台资进驻,也资本输出,推动金融结算创新,黄奇帆总结创新五大原因,令重庆展现内陆经济发展的特色,可以抵抗国际经济危机。
- L! I& [( T9 t% @8 l 金融危机两年过去了,对是否走出危机,市场还将信将疑。虽然美国通过了提高美债上限,却历史性的遭到信用评级降级。尽管美国政府和专家都提出,可能发生的经济萧条而导致股市行情继续恶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负面影响令亚太包括中国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中国上海A股开盘后便一路暴跌,一度跌破2600和2500点关口,跌幅曾高达4.83%。美国痛失AAA信用评级,中国股市“唇亡齿寒”,显示了市场对中国内外经济前景难确定的不安。不过,中国西南重镇重庆仍以自身改革、开放、发展的抵御可能的危机,并创下新的发展机遇。 $ h K0 `2 F! D0 U6 s" r
2008年底当时的重庆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强调重庆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应对思路,这是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遭遇金融危机的滑铁卢后的重庆经济发展思考。重庆去年经济增长17.1%,全国第二,地方财政收入比2008年翻了一倍多,达1991亿元人民币(约310亿美元)。
* t. H' l, { j# }! a6 G; N; w 在重庆市长黄奇帆的办公室,这位学者型的市长接受亚洲周刊的访问,有感重庆被热议,黄奇帆表示,很多拔高及刻意贬低重庆的人都没有认真到重庆考察了解,“有的是以讹传讹,有的是信息不全”,他希望大家多了解一些重庆实际情况。讲到重庆这些年的发展,黄奇帆如数家珍,他归纳:“眼下的重庆,如果说在西部开发发挥的作用,或者在重庆自身发展中取得成效,有五件事很有意义。”黄奇帆也相信,即使国际金融、经济市场仍然不稳,重庆受影响甚微。 . \4 }8 y" b, o2 Z+ t
黄奇帆介绍的重庆“五件大事”: - @ q/ A0 D( j# D
其一是“西部引进外资的冠军”。作为中国内陆城市,重庆2007年一年利用外资也就是10亿美元。这三年,重庆利用外资每年增长50%以上,去年达到63亿,今年预计达上百亿美元。这百亿美元外资的结构是,工业项目、房地产项目、重庆的企业走出去海外融资以及外国的私募基金,或者战略投资者对重庆企业的收购兼并。重庆引资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多元模式。黄奇帆称:“这跟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吸引外资的方式同根化了。”2009年时,重庆吸引外资已在中西部22个省排第一,成为西部引进外资的高地。 * | m) m' b4 \# k
重庆开放还表现为“走出去”。黄奇帆说,如果一个地方,光引进来取得成果那只是一半,中国已经有3万亿美元储备,中国过去30年主要鼓励引进外资,今后30年中国要更加鼓励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国的资源对13亿人来说是不够的,通过世界资源的配置为中国所用是科学发展观、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发展、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重庆根据这样一个理念,去年海外投资的协议金额50亿美元。今年预计还会有50亿美元左右的协议金额,并计划,今后的五年持续每年五至六十亿,力争海外投资有300亿美元,成为在这个领域的领头羊。
" ~" k! p0 |8 S; G! W 多元化的海外投资 + R* E3 j; d6 Q9 T
重庆海外投资也具多元化。铁矿投资30亿美元;以大豆为中心的农业投资是15亿美元;在加纳等地的铝矿投资有12亿美元。还投资了包括德国、英国、美国等国的五六个装备类企业,正在洽谈欧洲和美国的直升机公司等等。“走出去”,重庆强调避开“体外循环”,黄奇帆的投资战略是:“政府推动的一定是中国市场需要的那种产品的走出去投资。”
9 D7 D- T' u' A- ` 开放的第三点是进出口贸易。重庆去年进出口贸易增长五成,今年将达百分之百。黄奇帆估计2015年以后重庆的进出口量会到1000亿美元。到2015年,重庆可以约占到整个中国进出口3万多亿中的3%,带来了西部和世界的融合。
8 O% D0 e6 W5 p* O+ r6 d 重要的是,重庆在开放中创新。过去,内陆出口货品几乎都在沿海通关、商检,“同一批货多地检”。不符合国际贸易“安(全)智(慧)贸(易)”一体化的通关方式。重庆实现了内陆通关新模式,如出口货品在重庆通关商检后一票到底,商检和海关都不重复检验。货去欧洲,经欧亚大陆桥南线,国内新疆阿拉山口海关不重复通关,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也不复检,直达欧洲各国。重庆的这一通关商检模式是内陆海关、商检运作方式的重大突破。
; N- v! k; V: k; P* \9 P 其二是“重庆加工贸易方式上取得突破”。中国改革开放从加工贸易起家,但沿海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无法在西部复制,那就必须创新。重庆引入了1万亿人民币的笔记本电脑及其它电子产品的加工,走的是模式创新之路。黄奇帆介绍,“我们的模式就是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力求笔记本电脑的80%的零部件能够重庆制造,这样一来,既然是重庆造的零部件,在重庆组合成产品,它的物流成本就大大下降,甚至归零。”
6 a; r! ?5 N4 k' k 两年多前,黄奇帆跟惠普的老板谈加工贸易,正值金融危机中,全球电子产品萎缩,但笔记本电脑市场不减仍增长。预计年增长将达二成七,三五年就会翻一番。将从2008年全球1.6亿台增长到3亿多台,黄奇帆对惠普老板说:“新增的部分建议你下单到重庆。”惠普老板随口就问物流成本,并说:“如果解决不了物流,我会赔本。”早有预案的黄奇帆提出零配件80%本地化的构想。大跨国公司的领导都有战略思维,接受了这一概念引路,逻辑合理的构想。
1 |! j) r6 r! a. V( x1 e9 W 电脑生产的规模效应
. u b9 D& J( j4 ]" y& k8 v/ l 一亿台电脑的规模效应,对零部件厂商来讲,几乎可以忽略成本了。重庆提出组装一亿台电脑是直接引入品牌订单和零部件投资整合思维:如果笔记本电脑零部件80%在重庆,在这里制造一亿台电脑具成本低、竞争力强的特点。重庆认为,品牌商的组装厂都应该在这个基地崭露头角;相反,有一亿台电脑组装厂在这里,零部件厂不来就丢失了一个大蛋糕、大市场。 1 K' k7 ` z2 p* W- o0 B* J" E
当重庆籍一亿台笔记本电脑的规模振臂一呼,零部件厂商纷纷进入。2009年,黄奇帆赴台,来到鸿海集团的办公室。董事长郭台铭只带了一个办公室主任来见,时间也只有半小时。坐定后,黄奇帆说:“我不是来招商,而是来讨论一下你的发展战略。鸿海五年只做零部件,没做一台电脑,为什么?”
" M) q) `+ @0 ^ 郭台铭回答,“没有品牌商给我下单,就只能为拿到单子的整机厂做零部件”。黄奇帆说,“如果我有四千万台电脑,拿出1000多万台给你做,条件是把零部件一起带过去,你干不干?”郭台铭来兴趣了:“你慢慢说,我打个电话。” ! a" ~0 Z v1 z) |; k4 s) R
3分钟后,鸿海的4个副总裁、10个部长相继来到会议室,半小时的会变成了4个小时。3个月后重庆跟富士康签约。跟着广达、英业达、仁宝、纬创、和硕、宏基、华硕,台湾八大金刚悉数到重庆,一年半时间,250家零部件厂商来到重庆。
3 ~$ |6 f; ^7 [7 | 现在这些企业在重庆投产的覆盖率已达四成,年底可达到六成,明年就可做到80%。黄奇帆说:“重庆没有吹牛,没有说空话,逻辑的理念最有穿透力、最有战斗力、最有解决能力、最有操作能力。重庆不是靠拼命,是智慧和逻辑。真理只要一旦确立就能说服人,就有强大的生命力。”
& \/ R& L7 W4 } 最近,重庆完成了跟台湾仁宝签约。黄奇帆说,重庆3年前提出一亿台电脑的逻辑,提出品牌商、代工商、零部件商,“3+6+250”的目标。已经有了圆满的句号。 7 O' A$ a8 B9 G7 Z
加工贸易超越沿海 * C3 Q: e( C! E7 d
仁宝是几个代工商中最后一个到位,但后发而先至,刚签约,仁宝的电脑已经生产出来了。黄奇帆的这个加工贸易的模式,初步规模是一亿台笔记本电脑;一亿台非笔记本电脑的电子产品;3万台打印机;5000万台的台式电脑和监视器,还有2000多万台的手机和平板。规模之大,等于上海、江苏、广东、福建沿海四地电脑产品的总量。黄奇帆称,这一万数千亿产值的产品,占了全球同类产品产值的1/3;而这几百企业的产值,相当重庆原有1万多个企业的老工业基地产值,把重庆的产业结构调整了。 + q3 E3 g. H& ?8 J$ J
其三是“金融的创新”。重庆的金融发展学新加坡。新加坡作为自由港,是亚洲地区离岸金融结算中心地,其离岸结算总数逾1万亿美元。中国沿海20年撑起1.2万多亿美元的加工贸易,销售结算却全在外国。惠普亚太地区1000亿美元的架构,结算中心在新加坡。而苹果,现在卖的iPhone也是1000多亿美元,它的结算中心一部分在新加坡、一部分在爱尔兰。黄奇帆说:“这2000多亿美元的制造都在中国,它的结算中心可以在生产地,也可以在销售地,也可以在第三个完全不相干的地方,关键是要创造一个离岸的结算条件。”
# N' M" ~9 r3 b2 w' n, f 销售结算的含金量,每1000亿美元约百分之一点几的相关税费,就是百亿人民币,1万亿就是1000亿人民币。重庆的构想是,应该让自己加工的1万亿在中国结算,不在中国加工的1万亿也要想办法拿到中国来结算,这才可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中心。
- ?7 i# Y7 X0 M7 f8 G% B4 P$ i 重庆和惠普合作签约,就直接讨论惠普在重庆的几千万台电脑涉及的400亿美元的结算。经过2009年两个月的谈判,黄奇帆不仅把重庆今后的四五百亿美元的结算拿过来,今后也要把沿海的1000亿美元的结算从新加坡拿过来。
. r+ A% R6 z$ b+ { 重庆这一创新模式得到了国家外管局和海关支持。去年,重庆因此已经有了几十亿人民币的税收增长,黄奇帆估计今年可以增加到七八十亿人民币,明年可能会超过百亿。 ' R E8 u, M! c0 }+ J
另外,重庆又独创性的涉入中国电子商务的国际结算。电子商务b2b,b2c的国际贸易方式增长极快,目前中国和海外是几百亿美元的数额,每年增长六成,十年时间会达到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美元。黄奇帆预计未来十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将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电子商务贸易三分天下。通过创新,建立制度安排、认证系统。在国家海关总署和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的支持下,去年重庆和美国PayPal公司签了合同,未来三年约有5000亿人民币的电子商务结算会在重庆发生,起码为重庆带来50亿的税收。 + Q. z1 N) F, f. l0 F+ K
其四是“重庆创新交易市场”。这些年,重庆兴建了七个交易所。这些交易所都经国务院批准,包括:土地交易所、生猪远期交易所、药品交易所、航运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等。黄奇帆说,每个交易所都具专业性意义,一般这个品种在全国商业零售批发贸易当中每年差不多能形成1万亿规模,交易具有战略性,这是选择这些领域的理由。
% I% n2 ]) G* T+ S; _药品定价中心 ' C W# I# \6 M" f3 N
中国13亿人都要吃药,一年药品的交易量一万亿,上万个医院,近千药厂,中间几万个买药的商贩形成网络。一直讲药价贵,一半是医院以药养医抬高的,还有一半是传销环节层层加码。基于规范医药,减少灰色交易,减少腐败的温床以及让药价降下来的理念,重庆成立了药交所,完全市场运作,至今9个月,引来四百家药厂挂牌,集中2000多个批号,有一万几千种规格的药品。另一方面,又有2000多个全国的医院挂牌成为会员来购买,卖方以出厂价挂牌,买方直接购买,整个价格比市场行情价低了二成。更重要的是,重庆以市场方式部分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也是在二次分配中,解决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举措之一。 , |" L2 b8 ]% m# E% F0 `8 D9 A- [
今年5月份,重庆药品交易所一天交易量就达几千万元,一年将有上百亿人民币,等于重庆3000万人一年的药量。黄奇帆预估,今年底,药品交易量可达六七千万一天,明年底有信心一天一个亿,全年就是300多亿。到了2015年,相信一天可达30亿,一年就是1000亿。“我不可能把全国一万亿都做到重庆,因为这是个没有约束的市场,它是完全自在的,当自在的时候能够让市场本身产生10%的结局,中国药品的定价中心非重庆莫属,重庆就有这个骄傲!” ' H* B! q9 h, l: S. l( a" t) R
其五是“重庆形成了有效的经济调控能力”。重庆有国资的特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点,加上金融结算、交易所、开放高地、加工贸易等垂直整合,重庆经济元素运转更为畅顺了。今年中国银根紧缩,沿海地区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重庆没有太多的这些问题,黄奇帆说:“重庆融通好,作为政府,既要干预经济、引导经济、支撑经济,但又要用市场方法来推动经济,而不是用长官意志、行政方法去错误推动。” # n, x1 x& d! B9 l7 V
面对国家紧缩政策,重庆首先更新经济的规模。重庆的经济,国有资产1万多亿,民营资产加外资企业的资产也有1万多亿,这样就有2万多亿的资产。迭加起来也是2万亿的营业额,要让这经济规模涨20%,资金差不多也要涨二成。重庆判断,合理的资金增量约4000亿,中央银行抽紧银根提供贷款有限制。重庆通过外资投入;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如财务公司、信投公司、担保公司等的金融第二杠杆;加上央企中的非银行的金融或者财团。黄奇帆笑称,重庆国泰民安,金融生态良好,重庆的地方企业没有太多人埋怨资金紧,跟这种调控有关。
' w+ c, x# h6 _- H# { |. Y! Q9 _ 调控解决电荒问题 % s2 w, B. ?$ C; X4 l, r
有段时间,全国用电紧张,到处拉闸限电,加油站没有气和油。重庆市政府紧急调度。拿出12个亿,用6个亿去买电,另外6个亿用来补贴电厂因煤价上升造成的亏损,以经济手段确保重庆供电。
; F2 ~" g! u0 K( B$ a3 r7 z 当然,重庆的调控能力跟财政能力有关。看重庆最近几年,财政每年涨50%,2010年一般预算涨了53%,今年的一般预算到5月份又涨了52%,有这样的收入,就敢对资源调度上作更好的投入。重庆12亿投下去,保证了GDP增长16,工业增长保持了25,形成了良性循环。 ! y3 |- l. V- J$ ?, a
重庆经济做到一通百通,是因为重庆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线,在改革、开放、发展中借镜沿海经验并超越沿海的模式,以创新作为主旋律,走出了西部经济发展的特色。创新的“重庆模式”,或许还可以反哺沿海。
; [& L- S& d0 Q4 l! |9 k4 ^$ @! L k 纪硕鸣 江波 ( V* v. r8 G( F6 D, b9 w# E
) i: _3 v# A: H% z: d, s
: N- v. i" G6 {# p. Z1 p
3 O7 E2 D# @; t)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