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兴 领导三块石电站建设的县委书记 潼南近代影响深远的几件重大历史事件和造福子孙的辉煌工程,都铭记着他的名字:战天斗地的壮举,福荫万代的三块石电站;现代农业基础水利设施;突破稻谷产量瓶颈的杂交水稻;彻底实现农村富裕的源头家庭责任承包制;这就是潼南改革开放的带头人何绍兴。 何绍兴,(1928――2008),四川射洪人。文革中首任潼南县委书记,后调任四川省供销社处长。 何绍兴是经历划时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潼南县委书记,他主持县委拨乱反正,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他带领潼南人民迈上了走上幸福生活的第一步,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苦干实干、敢为人先、敢创第一”的“三块石”和潼南人文精神,成为了激励潼南人民继往开来的精神渊泉。 1975年调来潼南时,何绍兴就扎根在潼南。他特别能吃苦耐劳,家属没来潼南,他与县委的同志们一起吃伙食团,从来不搞特殊化。他工作认真投入,非常热爱学习,当天文件、报纸当天看完,晚上工作到12点,早上6点起床,穿草鞋走路,很少坐车,住在乡下,与老百姓同吃同住。为人公正,有魄力,原则性很强。 何绍兴十分注重水利设施建设,他本人联系崇龛水库,曾住在水库上近二年的时间。在他任县委书记期间,领导潼南人民修建的大型水库有:宝龙斑竹湾水库,上和罗家坝水库,塘坝螃蟹屋基水库,双江么磨嘴水库,卧佛曹家坝水库。这些水库实现浇灌面积八十三多万亩,保证了全县人民的吃水问题,彻底解决了潼南农民靠天吃饭的历史,实现了农村旱涝保收。 实现科学种田,当时农民一时难以接受。何绍兴多次组织基层干部培训班,他亲自上课宣讲,并带头到农户家做工作。何绍兴大力推广杂交水稻,使潼南稻谷产量历史性的突破,不仅满足了当时农民的 生活需要,还为国家提供大量精良,使潼南成为当时四川的粮食大县。 农村改革,实行联产责任承包制。何绍兴亲自驻队,调研工作,全面掌握改革的难点和重点。经过他周密的布置和努力工作,潼南土地承包工作圆满完成,没有出现一件群众事件。 “和绍兴很能干,领导人民修电站。”这是潼南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三块石电站凝聚着何绍兴的智慧和心血,从项目的争取、立项、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都是在何绍兴的领导和主持下进行的。在当时的条件下,调动上万民工,铺开三十公里的战线,这是一个潼南史上绝无仅有的憾人场面,创造了让人叹为观止的浩大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