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联手装配新“引擎” 川渝共同打造成渝经济区
2007-3-27 9:42:00 来源:重庆日报
--------------------------------------------------------------------------------
中新重庆网3月27日电 据重庆日报报道 (记者 张红梅 任锐 高海龑) 经济学家将区域发展的思路归结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大家“齐头并进一起走”;一种是“有人在前面领着大家,有人在后面跟随”。
前一种,就是“撒胡椒面”似的均衡发展模式。后一种,就是“率先发展带动后进”的非均衡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非均衡战略的实施,让我们有了三个“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这三个“增长极”就如三台“引擎”,在它们的带动下,中国经济加速前进。
三大“增长极”都在东部,对中西部的带动作用有限。那么,能不能直接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再装一个新“引擎”?
4月2日,我市党政代表团将赴成都,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就“联手打造成渝经济区,培育‘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目标:跻身“第一梯队”
“成都之行,始于今年2月的渝川高层会晤。”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今年2月2日,铁道部及甘肃、重庆、四川三省市的高层领导在兰州研究兰渝铁路建设事宜。借此机会,重庆、四川两省市4位高层领导就加强渝川合作进行了首次商谈,随即达成共识,并责成两地发改委具体推动落实。
10天后,杨庆育率队赴成都,与四川省发改委主任解洪共同主持了“川渝合作工作座谈会”,四川省副省长王怀臣参会。经过商议,双方形成了初步方案。
2月26日,解洪率队回访重庆,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参加座谈会。工作框架基本形成,两地发改委开始草拟行动计划。
几经磋商,《重庆市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打造成渝经济区(或渝蓉经济区)推进川渝合作发展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基本成型。
即将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包括:渝川合作定位于“一极五基地”———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防科研产业基地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全力打造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建立统一市场,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显然,此次渝川聚首的战略企图很明确:共同争取跻身国家级的“第一梯队”———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背后:渝川为何中选?
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的支点。
但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问题开始显现:三大“增长极”都在东部,对中西部的带动作用有限,导致生产力和资源分布呈现两种相反的梯度:越往西走,人均占有资源越高,但生产力水平越低。
于是,有了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于是,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失衡:长江下游是我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而上游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贫困地带,沿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大与最小的省区段之比,已由1990年的不到3倍扩大到4倍多,城镇居民收入也相差1倍多。
市综合经济信息研究所所长易小光说,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非均衡推进”的结果。在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区域战略的背后,是中国经济步入区域共同发展和城市群带动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国经济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需要有新的区域成为战略支点。
那么,谁会是新的增长极?
“渝川联手打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既是一种历史积累的必然趋势,又是国家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政府官员和专家的一致看法。
杨庆育提供了一组数据:2006年,长三角GDP是4万亿左右,占全国GDP总量20万亿的20%左右;珠三角2.3万亿,占11.5%;京津冀地区,与珠三角差不多;四川和重庆加起来GDP1.2万亿左右,接近国家GDP总量的6%。加上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接近国家GDP总量的50%,占了近半壁江山。“客观需要,优势组合,成渝经济区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重庆工商大学副院长廖元和是打造成渝经济带的最早倡导者,他参与的《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专项课题2005年已提交到国家发改委。他出了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西部人口2.9亿,面积544万平方公里,其中成渝经济区人口占了1/3,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为西部的3.5%。那么,是建设整个西部所需的资源、资金多,还是建设成渝经济区所需的多?
他说:“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对成渝经济区进行重点开发,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廖元和还透露了一个信息,现在,成渝经济区有可能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又一个“增长极”,已由学者的学术研究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今年初,国务院西部办颁发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成渝经济区”。国务院西部办副主任王金祥认为:“成渝经济区是中国最有希望的区域。”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也说,可以编制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的发展规划,把成渝作为一个大区域来抓。
主旋律:合作才能共赢
在采访中,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专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中国经济步入了区域共同发展阶段。一般情况下,一个大城市很难单独构成中国经济的一极。
让我们看看那三个增长极的成员构成:长三角,16个城市;珠三角,12个城市;环渤海,8个主要城市。
他们得出的结论惊人地一致:“成渝如果不联手发展,就很有可能在竞争中落伍。”
调查显示,由于行政割据,长江上游经济带目前的发展水平与国内其他三大经济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2006年,重庆GDP仅为上海的1/3左右。
长江上游经济带由于地处内陆,交通优势不及沿海。例如目前成都到上海的铁路距离为2351公里,而重庆到广州的铁路距离为2023公里,造成货物运输成本相对较高。
此外,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对外开放程度也无法与沿海一搏。以2002年为例,长三角当年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34%,珠三角占28%,两地的总和就占到62%。
“目前,成渝地区GDP占全国总量的5%左右,如果只谈这两个城市微不足道,但抱成团就有力量了。”廖元和称,以城市密度为例,成渝经济区每平方公里有1.73座城市,而西部只有0.24座,全国为0.7座;此外,成渝经济带每平方公里产出350万元,比全国高出227元,比西部高出316元。目前,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密度和产出水平低于沿海的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福建等发达省区,高于海南、广西等不发达省区,和处于沿海的河北省大致处于同一层次。可以说,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和中部经济密度最大的区域,是全国产出水平较高的区域。
此外,重庆成都直线距离300公里左右,两个特大城市,又有一部分小城市群。高度聚集城市、产业、高等院所,其它地区没有比得上的。
专家认为,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一般是兴起于江河流域,集中于城市带群。成渝经济区具有三个和长三角、珠三角相同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流域经济,以密集的城市群为主要载体,是跨省级行政区划的开放型经济区。“尽管成渝经济区在目前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程度还远不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但它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却可以使它迅速成为两者相媲美的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如果能够将渝蓉连为一体,西部的增长极就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是实现第四增长极的一个较快、也是较合理的路径。”
据了解,渝川《行动计划》显示,成渝经济区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包括成都及绵阳等14个地级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的23个区县。其GDP占成渝两地GDP总量的80%左右,占全国GDP总量的5%左右。其经济基础、人口密度、产业聚集、物流条件,均比大郑州、兰贵昆、大西安、大武汉等区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也就是说,成渝经济区完全有理由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新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