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7-11 00: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东莞
《国色重庆》(23)
--------------------------------------------------------------------------------
2007年06月30日3:09:00
. 一个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从某种意义上讲,就看它的商贸发展程度。今天的重庆商贸之所以如此发展和火爆,关键在于国有商贸做得遍地开花,如火如荼。
“直辖以来的几年,是重庆商贸设施建设最快的几年,商贸设施平均每年以200万平方米的速度在增加。”据市商委人士介绍,目前全市现有商业设施面积2750万平方米,比直辖前的1996年增长1.5倍。有“西部第一街”之称的解放碑商圈早在2005年销售就突破了200亿元,继续引领时尚潮流。解放碑、观音桥、沙坪坝成为中国著名商业步行街,万州、涪陵、黔江等9个区县和中心镇的商贸中心建设加快。
“重庆商社”是重庆的商贸旗舰,董事长邝正平的介绍可以让我们领略到直辖10年重庆商贸发展的一个势态——
重庆商社现有职工7万人,资产90亿元,年销售规模达到180亿元,是目前西部最大的商贸企业,在全球华商500强中,位居第246位。
“重庆商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算比较繁荣。但70年代后,成都超过了重庆,这是因为重庆过去一直作为工业城市来建设的,对商业较为忽视,再加上消费水平比川西低,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直辖前的重庆市商业网点、设施、技术落后,再加上后来一商局、二商局的解散,大批国有企业严重亏损,以至于落到了最低谷。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个体户占了大部分,在朝天门、新华路最容易看得出来。用一句话形容,当时的商业情况,就是国营一塌糊涂,民营一统天下。那时重庆确实就像小县城……”邝正平感慨道。
“重庆商社成立于1997年,真正发展是2003年以后,这与市政府给予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当然更是在直辖市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巨大动力推进下才有了大发展的今天。直辖前除‘重百’外,几乎所有的国营商业企业全都垮掉了。直辖后,市领导作出正确决策:把国营资产集中起来,成立了重庆商社。商社的底子是五金、交电、化工等商贸业务。在这3个业务单位的最终组合下成立了‘新世纪’,经营百货。后来又先后把‘友谊商店’整合起来,逐步做大做强。这10年来,我们的销售收入增长了6倍,利润增长了579倍,总资产增长了6倍,权益净资产增长了40倍,网点增长了8倍,营业面积增长了28倍。预计今年销售突破200多亿元,实现利润2个亿!有这样的业绩,我们感到很自豪。”
“重庆商社现象”已经被国家商务部和北大、清华等高校关注和研究。
“我们的商社以前没有搞百货,现在在西部地区能够站起来确属不易,学术界就对商社现象很感兴趣。我们的经验和体会是:改革运营体制是我们商社发展的原动力,说到底就是真正把企业推向市场。重庆商社在这一方面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是我们企业真正是一个有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很强的企业。二是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去经营发展。三是有比较好的队伍,可以说很多国资型企业都比不上我们的队伍。四是有一个好的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我们提了一个口号是:发展商社、致富员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我们的职工都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可以使企业的经营行为提升为一种企业文化,最后也有了我们自己特色的‘重庆商社现象’。我们的经营方针是: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廉,你廉我转。这16字方针是我们的法宝。”
邝正平一脸荣光。
“持续的制度创新是我们得以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取胜的一个关键环节。”邝正平说,“今年我们又提出‘双走’方针,所谓的双走,第一是走出重庆,目前在重庆主城区‘重庆商社’的商业网点已经全部覆盖,下一步是逐渐向云、贵、川发展。第二是在我们大直辖市的农村建立网点。重庆有万村千乡的广阔农村,做好这一块的商业流通,前景巨大。重庆商社现在的定位是要向中国一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发展,下一步打算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准备整体上市,给企业带来本质变化,真正把商社打造成西南商贸中心的旗舰,为重庆成为西南经济中心铺好流通领域的金光大道。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重庆商社在今天的中国西南乃至整个中国商界,可以称之为正在冉冉升起的一轮红太阳……”
难道不是吗?
新重庆总让人热血沸腾…… |
|